谢皇太子圣教序述启
玄奘闻七曜摛光,凭高天而散景;九河洒润,因厚地以通流。是知相资之美,处物既然,演法依人,理在无惑。
伏惟皇太子殿下发挥睿藻,再述天文,赞美大乘,庄严宝相,珠回玉转,霞烂锦舒,将日月而联华,与咸英而合韵。玄奘轻生多幸,沐浴殊私,不任铭佩,奉启陈谢。谨启。
玄奘(600或602~664年)唐初高僧,佛经翻译家。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13岁出家,玄奘为其法号。苦心研习佛家经典,四处访师求学。在游历及研读各派理论过程中,他发现疑难甚多,佛经译本缺乏,屡见舛错,遂决心西行佛教圣地——天竺求法解惑。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过玉门关,穿越战乱不已的边境,经中亚,进入北印度,跋涉高山雪岭,荒漠流沙,历尽艰辛。贞观十六年(642年)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诺吉城)举行的佛学辩证大会上,他为论主,获誉甚高。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历时10余年,行程5万里。回国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先后主持弘福寺和大慈恩寺的译场,并修大雁塔,以保存佛经。主持译经75部、1335卷。授业弟子数千人,成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大唐西域记》一书是他回国后,口述旅行中的丰富见闻,由弟子笔录而成,是重要的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