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

中文名 痛苦指数
性质 指数
目录导航

名词解释

这两个指数结合起来就可以表示宏观经济所处的状态,两者结合的指标有痛苦指数、不受欢迎指数和稳定政策指数。

痛苦指数(Misery Index)是由经济学家ArthurOkun提出的,是通过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水平简单的加和而得的一个经济指标。众所周知,较高的失业率和糟糕的通胀水平都将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现代经济学家不同意以完全负面的‘痛苦’一词来形容上述通货膨胀机转的负面冲击。实际上,经济学家中有许多认为公众对温和通货膨胀的成见是来自其相互影响:群众只记得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相关的经济困难状况。以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较不重要的经济问题,可由对抗滞胀[stagflation](可能由货币主义[monetarist]所刺激)来作部分中止。

美国历任总统时期的痛苦指数美国历任总统时期的痛苦指数

计算公式

该指数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相同的,失业率上升1%与通胀率上升1%对人们构成同样程度的“痛苦”。以当前美国的痛苦指数计算为例,Misery Index (12.97) = Unemployment rate (9.1) + Inflation rate (3.87) , 即: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胀率

有调查表明,公众对于通货膨胀的忍受力是失业的1.6倍,因此有人提出痛苦指数的公式应该为:痛苦指数 = (通货膨胀百分比/1.6)+ 失业率百分比

在2000后,痛苦指数被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而采用了新的4指标计算公式,但是由于缺乏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该指数并不能完全应用于其他国家。

拓展

(一)痛苦指数与居民生活快乐

2001年在欧洲和美国的大量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最基本的痛苦指数重点强调了由失业引起的不开心。调查显示人们可接受通胀1.7%的上升来代替1%失业率的上升,由此可见居民的不快乐更多来自于失业。

(二)痛苦指数与美国总统竞选

这个指数是1975年由美国政府提出来的,后被广泛运用。通胀率越高,说明稳定物价越不成功;失业率越高,说明实现充分就业越不成功。痛苦指数越高,说明宏观经济状况越坏,政策越不成功。每个社会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痛苦指数安全线,高于这一安全线,势必采取适当的政策。因此,痛苦指数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

在1976年美国总统竞选运动时,候选人吉姆卡特利用痛苦指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当时,其口号为“为这个国家痛苦指数贡献颇多的人是没有资格来竞选总统的”,当时痛苦指数为13.75。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卡特在连任竞选时的痛苦指数竟高达21.98的历史高位,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上图为美国历任总统任期时的痛苦指数,我们看到痛苦指数最高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卡特总统(1977—1980),而痛苦指数最低的则是艾森豪威尔(1953—1960)。

(三)历史数据

1980年至今美国痛苦指数1980年至今美国痛苦指数

右图为1980年美国痛苦指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