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兴镇,也称高店子、猴儿场。清道光初年改名富兴场,取“富裕兴旺”之义。
富兴镇以养猪、养蚕以及肉牛生产、小禽畜为骨干项目的养殖业迅速发展。据统计,全镇年养猪出栏20头以上的大户70户,年养蚕在10张以上110户,肉牛出栏20头以上的7户,年小禽畜出栏20只以上的10户,全镇九九年冬已栽的3000亩黄花梨,2500亩大枣已形成规模,可望五年内见成效。尤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富兴镇突出抓“四大基地”:肉
牛、蚕桑、药材、干果。“六大重点”:蔬菜、水果、下湿田栽藕、养鱼、小家禽畜、生猪。一是由“粮猪型”向多经型转移,从单纯以种粮为主转向多季蔬菜、两季花生等规模发展;从单纯零星养殖向集约化发展;二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三是由“传统生产型”向“科技生产型”转移;四是由“小农型”向“规模性”转移。2008年,全镇已基本建立一村一色、一社一品的主导产业,扩大规模效益;五是由指“指令性生产型,向市场引导型”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
下辖村:富强村 钟楼村 辉山村 富兴村 银宝村 凤形村 汉卿村 棋盘村 柳林沟村 观碑村 阳平村 铜锣村 三星村 茯岭村 望江村 天梯村 天桥村 天台村 通远桥村
富兴镇近几年,富兴镇党委、政府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坚决执行党对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强化市场、质量和服务意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立足于两个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视农业求发展,抓好农业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到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转移,工作不松解,投入不减少。
特别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已调减粮食面积12000亩,扩大经济作物,其中退耕还林3500亩,中小药材1000亩,小桑园、大行桑5000亩,成片地膜花生1000亩,蔬菜1500亩,通过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大,种养殖业稳步增长,基础设施规模扩大、效果明显。九九年末全镇GDP达5136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3253万元,粮食总产达14427吨,生猪出栏29305头,出栏肉牛4830头,养蚕实现6700张,小畜禽出栏298842只,财政税收完成1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24元。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调动了农民由过去的单一化大农业逐步向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性。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生产条件、群众文化生活、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市场更加繁荣。
富兴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新村扶贫建设,狠抓治理水土保持流失、农村改厕、国债沼气等项目实施,做好群众的思想和宣传发动工作,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了基础,已完成三星村、群丰村的新村扶贫任务。
全年共整治村社道路23公里,其中水泥路6.27公里,富杰路10.5公里,农户“三建五改”建设50户,建沼气960口,丘区红层找水打井160口,塘堰取淤防渗整治6口,输水渠整治0.86公里,治理水土地流失90亩,农村改厕1085口,已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落实,柳林沟争取到省级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可望2007年5月全面竣工,迎接省市县检查验收,辉山村被县列为的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已基本完成,柳林沟村的“长治”工程二期工程于2008年四月全面结束。
集镇建设进一步扩展,集镇建设得到改善,有10户到场镇建房,新增门面12个,为繁荣市场提供了条件,农村有线电视逐步覆盖,据统计全镇共安装有线电视754部,村通工程进一步发展,全镇新安装移动座机316部。
由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捐赠、政府承建的富兴镇中心小学教学楼一处,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农业生产有新招
富兴镇(3)2008年以来,富兴镇狠抓科普宣传技术培训,不断规范常规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的试点示范,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技术以及平衡施肥等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种粮效益,全年共推广水稻优质米面积7000亩,玉米良种推广面达100%,优质油菜推广面达90%以上,实施小麦良种更换9000余亩,推广水稻旱育秧6800亩,其中,示范片200亩,强化栽培示范50亩,水稻抛秧1700亩,玉米覆盖栽培4500亩,地膜海椒400亩,地膜蔬菜1300亩,跨季节早玉米高产示范200亩,规范化旱地改制示范200亩,指导发展甜玉米70亩,生姜40亩,培训农业技术4次,印发农业生产技术资料5500份。
畜牧业有新突破
富兴镇富兴镇充分利用丘区自然优势,狠抓以养猪、养羊、肉牛和小家禽畜的发展,着力培育养殖大户,以大户推动养殖业的纵深发展,为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一是从培训技术入手,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在养殖大户中示范讲解的方式,广泛宣传养殖技术,通过传授技术,使养殖户掌握了养殖技术,为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切实抓好防疫工作,控制疫情流行;三是做好品种改良和引进,从而加速了养殖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年培殖年出栏生猪50-100头以上大户达到21户,10头以上大户34户,全镇生猪出栏44510头,增长9.3%,年出栏肉牛6856头,增长7.2%,出栏肉羊4107只,增长11%,发展温氏养鸡4000只以上大户21户,养鸡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大户10户,温氏养鸭4000只以上的大户12户,养鹅100只以上大户8户,养兔年出栏500只以上的大户2户。
蚕桑产业有新发展
富兴镇高度重视蚕桑这个支柱产业,切实加强桑树的管护和养蚕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已实施6年退耕还林7920亩,2008年又新栽小桑园700亩,全镇养蚕达到7322张,人均养蚕收入达到106元。年养蚕50张以上的大户3户,20张以上的大户7户,10张以上的大户25户。
海椒产业有新增加
在认真总结海椒生产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及时准确提供市场信息、品种以及技术服务,由于工作措施落实,奖励政策兑现,种植户积极性高,全镇2008年规模种植优质海椒600亩,收入达到了180万元。
富兴镇(2)结合富兴镇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招高引资面,一是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为投资办企业或经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引进的预制构件厂、砖厂已正式投产,固定资产投入达56万元,年产值可达120万元以上,2008年,两个厂运行良好,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喜人,二是改善场镇的环境建设,加强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活跃集贸市场,全年共有10户在场镇建房,新增个体、工商户15户,三是以“三清洞”旅游点为契机,做好与投资商“四川大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调工作,观光旅游人数不断增多。
加大劳务经济管理力度,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支柱产业
2008年以来,富兴镇十分重视劳务经济工作,成立了劳务经济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管理,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速劳务经济这个产业,继续实施了“扶贫培训工程”和“农民工跨地区就业综合服务培训工程”,强化农民工非农业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2410人次,积极提供务工劳务信息,认真做好劳务工作信息平台,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扩大输出规模,搞好维权服务,全镇劳务输出达到12171人,比上年增加500人次。
以商贸流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运输、餐饮等传统产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逐步改善城乡消费环境,促进了公平竞争。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富兴镇(3)1、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政策,使城镇享受低保对象达到59户、91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121人;享受补助政策的散居“五保”户对象302人,伤残、复员、带病退伍军人、三属等重点优抚对象114人,做到了应保尽保,确保了经费落实、政策兑现,由信用社按时足额发放,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助残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全镇人民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认真开展“四五”普法,通过广泛宣传,重点培训,讲解法律法规等,普法效果明显,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的人数不断增多,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继续开展了“三户一村”创评活动,引导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文明程度。
3、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教学软件硬件环境得到改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教育结构布局日趋合理,“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落实,教材费、学杂费全免,补寄学生费15240元,争取上级和社会捐助,投资65余万元修建了一所占地1254.6平方米的希望小学现已正式使用。
4、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充分利用节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场镇及部分村有线电视入户已全部开通,镇卫生院住宿大院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强了对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的管理,认真做好对疾病、流行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特别是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狠抓查螺灭螺工作,并于9月底顺利通过省市县的达标验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检查,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5、切实抓好计生、国土、林业和环境保护工作。一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116人;计生“三结合”成果进一步巩固,完成计划生育“三结合”共312户,为被帮扶户送去化肥16500公斤,果苗45000株,“六一”慰问金2500元,农膜20公斤,栽果树550亩,提供致富信息620条。二是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加大对耕地、水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加强林业管理,重点抓了天然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严格按照退耕还林的政策,做好各项工作,巩固既退耕又还林种草的成果。四是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6、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全镇公开率达100%,完善了村社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村级财务由镇监督和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制度,坚持每季度上墙公开村社财务管理及运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