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中文名 首都体育学院
现任校长 张霞
外文名 CAPITALUNIVERSITY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博士点 1(联合培养)
硕士点 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校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
本科专业 14个
主管部门 北京市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工作站1个
主要院系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等
简称 首体院(CUPES)
目录导航

办学历史

北京体育学校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1956年7月,北京体育学校创建,受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双重领导,校舍建在先农坛体育场。

1958年5月,北京体育学校迁到北京市海淀区校址。

1960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在北京体育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制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中专科、三年制预科。

1962年,教育战线实行院系调整,同年9月学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的体育系。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1979年2月,从北京师范学院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1979年2月,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复校。

首都体育学院

2000年5月,为适应首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2009年,学院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2011年,学院获得“体育学”与“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学院通过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2014年,学校新增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2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复同意学校设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并纳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6]

2021年4月16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与首都体育学院宣布共建北京国安首体院女子足球队。[7]5月13日,首都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院成立。首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

办校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月,学校下设8个教学单位,开设14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管理、艺术、文学4大门类。

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

管理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公共事业管理

体育经济与管理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康复

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旅游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体能训练

武术与表演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舞蹈表演[8]

师资力量

学院

专业

管理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公共事业管理

体育经济与管理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康复

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旅游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体能训练

武术与表演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舞蹈表演[8]

教学建设

师资概况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截至2021年1月,学校教职工总数509名,其中专任教师343人,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3.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达到93.3%。其中,20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37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称号,以及一批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专家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创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引进2名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专家为特聘教授,45名海内外体育学科高水平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钟秉枢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体育教师核心教学技能培养团队(2021年,尹军)[9]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田径教学团队

李鸿江

2008

篮球教学团队

李颖川

2009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

阎守扶

2010

田径教学团队

李鸿江

2008

篮球教学团队

李颖川

2007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教学团队

王蒲

2009[10]

北京市教学名师

姓名

立项时间

姓名

立项时间

李相如

2011

李建臣

2012

阎守扶

2014

杨铁黎

2013

王守恒

2010

颜天民

2015[10]

优秀教师

姓名

立项时间

类别

赵立

1995

北京市优秀教师

王文生

2004

北京市优秀教师

李京诚

2006

北京市优秀教师

魏利婕

2009

北京市优秀教师

茹秀英

2013

北京市优秀教师

茹秀英

2014

全国优秀教师[10]

学科建设

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田径教学团队

李鸿江

2008

篮球教学团队

李颖川

2009

合作交流

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

阎守扶

2010

田径教学团队

李鸿江

2008

篮球教学团队

李颖川

2007

运动竞赛与训练学教学团队

王蒲

2009[10]

学术研究

姓名

立项时间

姓名

立项时间

李相如

2011

李建臣

2012

阎守扶

2014

杨铁黎

2013

王守恒

2010

颜天民

2015[10]

研创平台

姓名

立项时间

类别

赵立

1995

北京市优秀教师

王文生

2004

北京市优秀教师

李京诚

2006

北京市优秀教师

魏利婕

2009

北京市优秀教师

茹秀英

2013

北京市优秀教师

茹秀英

2014

全国优秀教师[10]

体育资源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百名品牌专业,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4门;获得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3]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教育

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休闲体育、新闻学、舞蹈表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11] [12]

北京市百名品牌专业: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13]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老年医院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老年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8]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田径、篮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田径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社区体育[14]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运动竞赛学、学校体育学、武术等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体育经济学》课件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课件,《人体解剖学》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般课件,《冬季奥运项目报道手册》、《篮球运动技术教学双语教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般教材。[8]

名称

获奖类别

《田径――专升本》(教材)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文化传统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田径、篮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田径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社区体育[14]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运动竞赛学、学校体育学、武术等

形象标识

名称

获奖类别

《田径――专升本》(教材)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精神文化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体育学博士研究生。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体育学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心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等[3]

现任领导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1月,学校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签署的学术与科学合作总协议被纳入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清单。举办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大使体育论坛,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对外交流与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北京2022”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落户学校。[3]

学校荣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