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洽生 于明洪武三年(1370),永乐年间进士,经地方推举及大吏引荐任兵科给事, 朱元璋很赏识他,赐其一袭金织罗衣。永乐初,安南兵起, 朱棣命陈洽赴广西 参谋军务,不久,平定安南,继而跟随永乐帝北征九年,参与军机,授兵部尚书。宣德元年(1426),交趾国(今越南)起兵反明,明王朝派成山侯 王通率兵南征,陈洽奉命监军。王通兵败,陈洽自刎身亡,朝廷追赠他为少保头衔,赐谥号“节悯官”,民间呼其为“节悯公”。明永乐十三年(1415),官府在双凤 迎仙桥南为陈洽建 尚书坊。明宣德四年(1428),在双凤影仙潭为陈洽建宗祠。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好古力学,与兄济、弟浚并有名。洪武中,以善书荐授兵科给事中。尝奉命阅军,一过辄识之。有再至者,辄叱去。帝嘉其能,赐金织衣。父戍五开殁,洽奔丧。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建文中以 茹瑺荐,起文选郎中。 成祖即位,擢 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安南兵起,命洽赴广西,与韩观选士卒从征。及大军出,遂命赞军务, 主馈饷。安南平,转吏部左侍郎。是时黄福掌布、按 二司事,专务宽大,拊循其民。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还朝,命兼署礼部、工部事。七年复参张辅军讨 简定,平之。还,从帝北征,与辅练兵塞外。九年复与辅往 交阯,讨陈季扩。居五年,进 兵部尚书,复 留赞 李彬军事。 仁宗召黄福还,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参军务。中官 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 黎利尤桀黠。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能, 寇势日张。洽上疏言:“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宣宗降敕切责智等,令进兵,复败于茶 笼州,帝乃削智、政官爵。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往讨,洽仍赞其军。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十一月进师应平,次宁桥。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 泥淖中。伏发,官军大败。洽跃马入贼阵,创甚坠马。左右欲扶还,洽 张目叱曰:“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挥刀杀贼数人,自刭死。事闻,帝叹曰:“大臣以身殉国,一代几人!”赠少保,谥节愍。官其子枢刑科给事中。
据说陈洽八岁时,有一次和他父亲沿江散步,只见 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洽的父亲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吹箫,声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陈洽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道:“这小子真行!”
该墓地为陈洽偕夫人杨氏合葬墓,原占地3亩余(近2000平方米),坐西朝东,原入口处(今武宜路段)有 石牌坊,墓道两侧有石 翁仲、石兽、石马、石羊等,墓地遍植松、柏。今石刻大部失散,仅存有两匹石马。石马原由武进博物馆收藏,后移存武进文物 管理委员会石刻集中处展示,今移至 淹城遗址石刻展示区。 陈洽墓历500余年沧桑变迁,“文革”中遭破坏。今陈洽墓占地仅150余平方米,墓地树木苍翠,其石质墓体当时用糯米浇浆砌筑,十分坚固,迄今完好。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
陈姓最早出自 妫姓,是 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周武王灭商朝 纣王以后,建立 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 陈胡公 妫满 」,封他在陈(今河南省 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 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 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 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 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 兰考县东北)。三是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 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 陈寔为 嗣子,遂融入 颍川陈氏。
刘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 江苏江都县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
白氏改姓,《河南官氏志》记载:陇右 白永贵,于隋初改为陈氏,此为万年(今 陕西西安市)之陈氏。 白姓原为龟兹王帛氏,因入仕内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而改为陈氏,史称 陈永贵。他有孙叫令英,史称陈令英。
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孝文帝实行孝文汉化改革,易 胡姓为汉姓,于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 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 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 明太祖 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 陈守忠,哈哈赐名 陈元等。
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 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 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 巴颜 镶蓝旗 包衣人。 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 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 刘庆华《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 张当地方的 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宇,满族姓 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
另外台湾被中华民国统治后,将 台湾原住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有些人改为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