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省镇江中学始建于1892(清光绪18年),在相当长的时期被誉为“古润最高学府”,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校史达到120多年的百年名校之一。近代学者、历史学家柳诒徵,近代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生物学家薛德焴,著名词曲学家、敦煌学家任中敏等曾在镇江中学任校长或教师。镇江中学培养了李岚清、蒋南翔、李崇淮、邹仁鋆、严加安、于渌、汪洋、于漪等众多知名校友。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镇江中学已风雨兼程了百余年,学校的学术氛围、文化气息历百年积淀而浓郁醇厚。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江苏省镇江中学经历了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历程,积累了管理出效益,改革促进发展的办学经验。吮吸着吴楚文化的滋养,崛起于古老文明的镇江沃土,经过120年风雨历程的镇江中学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争创一流名校,再铸世纪辉煌!
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省镇江中学的前身为1892年镇江知府王仁堪创办的南泠书院,校址鼓楼岗。1903年改为镇江府中学堂。1912年改为镇江府属四县公立中学。1913年改为江苏省立第六中学。1927年试行“行政大学区制”,江苏省第六中学与江苏省第九师范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区镇江中学,1928年先后改为江苏大学区镇江中学、中央大学区镇江中学,9月改为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学校设有普通科、师范科。1932年,中学和师范分校设立,江苏省镇江中学改为江苏省镇江师范学校。1935年江苏省立南京中学迁镇,遂在镇江南郊黄山重建江苏省镇江中学。1935年冬,镇江沦陷,校舍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1946年12月复校于现址镇江七里甸。1953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63年又被确定为全省18所示范中学之一,1981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2年被列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1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评估及国家示范高中省级验收,200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2003年顺利通过江苏省四星级学校转评,2004年首批转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名称变化
南泠书院(1892-1902):
江苏省镇江中学的前身是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镇江知府王仁堪以赈余息款,益以私人指廉创办的南泠书院。校址鼓楼岗,山长潘文熊。另有邑人鲍上传董其事。专收府属丹徒、丹阳、金坛、溧阳四县中士子凡考取书院之前五名者入学。有学田在金坛,田租收入,即为士子膏火之资。
镇江府中学堂(1903-1911):
江苏省镇江中学清代在1904年明令废科、办学堂。当时江苏省每一府属直隶州属都设中学一所。镇江府中学堂于1903年就是在南泠书院校址致建而立。招收学生仍以四县子弟为限。设甲、乙、丙三级,学生109人。学堂监曾前后共二人即赵酉彝、杨邦彦。学科除普通学科外,首列修身、位学二科。修身注重讲究道德,位学讲授论、孟、左传、因礼诸经书。学生作文不外经义和策论。辛亥革命后于1912-1913年改为镇江府属四县公立中学校。
江苏省立第六中学(1914-1927):
在原镇江府中学堂校址改建设立。学制及课程均遵照时《江苏省立中学校学则》办理。修业年限为四年。课程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理化、法制、经济、图画、手工、音乐、体操等十三科。校长首为刘永昌,次为周征孽,再次为蒋乃曾,最后为吕凌(凤子)。校舍经四位校长经营,完全改掉前府中学堂之旧观。至1927年夏,国民党执政,学制改变,因而江苏省立第六中学遂告结束。
江苏省镇江中学: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进行了学制改革,试行“行政大学区制”。江苏省立第六中学与江苏省第九师范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区镇江中学,中央大学区镇江中学。9月改为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学校设有普通科、师范科,学制三三制,即为初中三年,师范与高中同为三年。校长首为薛德堉 后为任中敏。1932年,中学与师范分别设立,江苏省镇江中学改为江苏省镇江师范学校。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应镇江人士之请,把江苏省立南京中学迁镇,更名为江苏省镇江中学,校舍定在镇江南部风景区黄山南麓,兴二年余方告落成。其校舍之美,规模之大,与当时省立上海中学同称为江苏两大中学。迁镇后,首任校长王骏声,继任校长为沈亦珍。
1937年冬,日寇入侵,镇江沦陷,校舍和一切设备悉数毁于战火,荡然无存。部分师生分别于上海租界、安徽屯溪短期办学,不久即停办。
抗日胜利后,1946年2月复校于现址镇江七里甸,同时,1944年在镇江成立的江苏省第十中学部分师生也并入镇江中学。校长先为曹书田,后为张云缙。直至解放前期,至1949年初,全校有20个班级,学生1056人,教职员77人,是镇江规模最大的公立中学。解放后继办,即今之江苏省镇江中学。
江苏省镇江中学解放初期,学校属苏南行政区,省镇中为省苏南镇江中学。195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学校改名为江苏省镇江中学。同年,省镇中被确定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从1949年到1966年,省镇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整顿、改造,建立了新的教学秩序,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重点示范,稳步发展,蒸蒸日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享有盛誉。1957年获全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十年动乱,学校惨遭破坏。粉碎“四人帮”后,省镇中又迎来丽日蓝天。1980年被重新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学校通过了省教委的省重点中学检查验收,1992年为列为中国中学名校。全校师生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力争为学校跨世纪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史沿革简表
名 称 |
迄 止 时 间 |
校 址 |
南泠书院 |
1892——1902 |
镇江鼓楼岗 |
镇江府学堂 |
1903——1911 |
镇江鼓楼岗 |
泪府属公立镇江中学 |
1912——1913 |
镇江鼓楼岗 |
江苏省立第六中学 |
1914——1927 |
镇江鼓楼岗 |
中央大学区立镇江中学第四中山大学区镇江中学 |
1927 |
镇江鼓楼岗 |
江苏省镇江中学 |
1927——1932 |
1932年改镇中师范科为镇江师范 |
江苏省立镇江中学江苏省立南京中学迁镇 |
1935——1937 |
1935年黄山北麓重建镇江校舍 |
沪校镇江中学 |
1937——1941 |
上海租界 |
安徽屯溪镇江中学 |
安徽屯溪 |
|
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
1946——1949 |
镇江七里甸 |
苏南镇江中学 |
1949——1953 |
镇江七里甸 |
江苏省镇江中学 |
1953——2013 |
镇江七里甸 |
名 称 |
迄 止 时 间 |
校 址 |
南泠书院 |
1892——1902 |
镇江鼓楼岗 |
镇江府学堂 |
1903——1911 |
镇江鼓楼岗 |
泪府属公立镇江中学 |
1912——1913 |
镇江鼓楼岗 |
江苏省立第六中学 |
1914——1927 |
镇江鼓楼岗 |
中央大学区立镇江中学第四中山大学区镇江中学 |
1927 |
镇江鼓楼岗 |
江苏省镇江中学 |
1927——1932 |
1932年改镇中师范科为镇江师范 |
江苏省立镇江中学江苏省立南京中学迁镇 |
1935——1937 |
1935年黄山北麓重建镇江校舍 |
沪校镇江中学 |
1937——1941 |
上海租界 |
安徽屯溪镇江中学 |
安徽屯溪 |
|
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
1946——1949 |
镇江七里甸 |
苏南镇江中学 |
1949——1953 |
镇江七里甸 |
江苏省镇江中学 |
1953——2013 |
镇江七里甸 |
学校有班级54个,在校学生近3000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编在职教职员工253名,先后培养了特级教师5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硕士研究生6人,市骨干教师41人,教育硕士41人,高级教师92人,一级教师76人;中高级教师占课任教师75%,市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占三分之一以上。有近百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教师132人次在市级以上基本功大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63人次获省级奖,在市级以上基本功竞赛和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有30余人次。这些年,师资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教风实享誉社会。
江苏省特级教师:
谢桂喜(江苏省第九批特级教师,生物学科)
姜洪根(江苏省第十批特级教师,语文学科)
(教师)徐杰徐杰 (江苏省第十批特级教师,物理学科)
赵玉柱(江苏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生物学科)
镇江市第五批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
(第六批结果截止至2013年8月尚未揭晓)
语文学科:陈乃香、潘建华、嵇云霞、丁爱琴
数学学科:李国建、陆建根
物理学科:吴好、丁正和
生物学科:赵玉柱
历史学科:陶圣建
地理学科:李卫华、李榆容
体育学科:袁鸿祥
美术学科:宋晓东
镇江市第六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语文学科:江海健、蔡颖、方文飞、张正平、荆志强、袁广明
数学学科:殷永霞、王芳、徐春艳、刘翔、陈蓬、林玲、赵宏远
英语学科:朱先忠、艾晓晴、崔茹
物理学科:龚保庆、李伟、丁玉莉、江燕、严怀彬、杨俊
化学学科:白云霞、仲淑娴、赵一刚、祝莹、万雅静
生物学科:邹彤、王澈、刘敏、毛丹
历史学科:瞿梅、周照正、马巧高
政治学科:丁小英、施小霞
地理学科:程志军、夏旭云、董建勋
音乐学科:巫炳冬
体育学科:张元成、赵红松、胡娟
美术学科:赵士兵
镇江市第一批教坛新秀:
语文学科:杨帆
物理学科:邵晓丹
美术学科:朱杰
体育学科:孙伟光
黄冬梅、嵇云霞、丁爱琴、吕琦、赵宏远、陆建根、陶圣建、奚娟、周照正、李榆容、程志军、徐杰、邹彤、丁玉莉、张国俊、巫炳冬、赵士兵、袁鸿祥、仲淑娴等20多位教师在镇江大市基本功竞赛和省级及以上评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这些教师全部活跃在课堂第一线,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和宝贵财富。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在全省享有盛誉。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省级以上的发表和获奖论文达300多篇,编著教材6本,编著教学参考书110多册,全国全省各地讲学和开设公开课40余节次。
江苏省镇江中学学校占地160亩,校园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学校拥有体育馆,多功能报告厅,标准塑胶田径场,藏书10万册的图书馆,全新的现代化实验室和微控中心。现代教育装备设施先进完善。全校60个教室都装备有数码投影仪和实物展台,160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多功能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四月建成。高规格、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校园面貌全新,新建的3幢教学楼、3幢学生公寓、1幢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同时容纳3000人就餐)、11层楼高的实验楼,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学习环境。
蒋南翔,31届校友,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列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
蒋南翔李崇淮,31届校友,中华英才,经济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滕维藻,33届校友,世界学术名人,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南开大学校长。
汪洋,33届校友,光电专家,电影事业家,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协会顾问。
郑竹波,35届校友,曾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等荣誉。
邹仁均,46届校友,中科院院士,世界学术名人,英国皇家学会“特许化学家”。
李岚清,46届校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2006年两次回母校视察。
于漪,47届校友,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副会长。曾任上海市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束沛德,49届校友,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理事。
许廷宫,52届校友,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
于光,52届校友,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于渌,54届校友,中科院院士,第三国际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严家安,59届校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敢,60届校友,曾任美国美中资源公司副总裁,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
艾小白,61届校友,留英物理博士,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
辛国华,64届校友,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船部、军交部局长,军事交通学院副院长。
程宁亚,79届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为美国凯米斯公司定量分析师。
高静,80届校友,博士,曾为南京大学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
章勇,89届校友,一九九九年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同年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博士后,2001年5月去美国硅谷工作。
姜楠,中华小姐环球大赛11号,荣获季军和最具文化气质奖,凤凰卫视记者。
李菊影,96届校友,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校风
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
江苏省镇江中学实、活、严
学风
勤奋、踏实、创造
办学理念
以人的发展为本
办学追求
办有品位的学校,做有品位的教师,培养有深厚文化教养的现代中国人
办学特色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生态德育、学习型团队建设
学校精神
创新改变一切,一切皆有可能
价值取向
品位、敬业、尊重、积极、创新
校歌
江苏省镇江中学校歌卢彬士 词
顾西林 曲
歌词
壮丽山川古润州,江左人材渊薮(sǒu)。院本南泠 山依北固,一黉(hóng)弦诵声悠。课士分斋,联班同舍,吾侪(chái)于此藏修。击楫(jí)祖生,读书萧统,尚友抗志千秋。努力前程,探源学海,顺应江水潮流。
注释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黉:古代称学校
课士:考核士子的学业
吾:我们这些人
侪:等辈,同类的人们。
藏修:专心学习
击楫祖生:指晋祖逖(祖生)统兵北伐,渡江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萧统:南朝梁代文学家,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尚友:字有朋,号渔庄,江苏兴化人。少孤贫,任舂,舂舍近学宫,树有鸟巢,日玩其飞鸣栖宿唼食引雏之状,假笔墨画之,情态毕肖。由是习书习诗,旁及花鸟竹木。
抗志:高尚的志向
江苏省镇江中学喜庆建校120周年
2012年10月6日,江苏省镇江中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母校题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做更大贡献。”省镇中120年间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培养出李岚清、蒋南翔、李崇淮、邹仁鋆、严加安、于渌、汪洋、于漪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