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青海民族研究》创刊。
1990年起,以季刊稳定发行。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的重点栏目是西部开发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法制研究、民族语言研究。[5]
《青海民族研究》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藏学、蒙古学,以及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注重对青藏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5]
截至2019年11月,《青海民族研究》编委会有责任编辑4人,执行编辑1个。[2]
职务 | 姓名 |
责任编辑 | 骆桂花、先巴、张科、贾伟 |
执行编辑 | 张科 |
职务 | 姓名 |
责任编辑 | 骆桂花、先巴、张科、贾伟 |
执行编辑 | 张科 |
据2020年4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青海民族研究》共出版发行文献3617篇。
据2020年4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青海民族研究》文献量为2644篇,基金论文量为881篇。[3]
据2020年4月23日维普网显示,《青海民族研究》发文量为3544篇。[4]
据2020年4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青海民族研究》总被下载788061次、总被引14823次、(2019)复合影响因子为0.402、(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0.251。
据2020年4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青海民族研究》被引量为9347次,下载量为85143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0.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030名。[3]
据2020年4月23日维普网显示,《青海民族研究》被引量为5602次,H指数为18,影响因子0.151。[4]
《青海民族研究》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录。[3][4]
《青海民族研究》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投稿请用纸稿和电子稿(可通过电子邮件投送)。
2.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摘要应尽可能用准确的文字,客观地反映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勿评论、诠释,一般在100—200字。
4.关键词以3—8个字为宜。
5.题名、摘要及关键词务必译成英语。
6.文稿请单另附作者简介,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单位(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