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

仁义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仁义仁义【词目】仁义

【拼音】rén yì

词语解释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1]

其它含义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资治通鉴》

孟轲拜孔伋为师, 曾经请教治理百姓什么是当务之急。 孔伋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孟轲问道:贤德的人教育百姓, 只谈仁义就够了, 何必要说利益? 孔伋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 上不仁, 则下无法安分; 上不义, 则下也尔虞我诈, 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经》中说:‘利, 就是义的完美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心, 以弘扬道德。’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司马光曰: 孔伋, 孟子的话, 都是一个道理。 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 不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 闭口不谈利, 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

道家《道德经》

仁义的解释与定位,最早应属老子。《道德经》:上德无为(读卫),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又以为也。

道、德、仁、义、礼。

仁者非慈。道为原始,德配太初,仁括阴阳。而至于慈?多为(读卫),多顾,多柔,多偏。是以自古先贤乃有“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慈不掌兵之论。

仁,道德之下,亲近、亲和。人伦孝悌,自然无为(读卫)。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仁义非慈,非虚,非名;无为而无畏。

真正仁义不仅包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类大仁大义。也包括亲善、亲和,孝悌!等等这类的,融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人情、礼节。

我们是华夏后裔,那什么叫华夏——华服衮冕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亲善、亲和,孝悌,和德!皆道,皆理,皆礼

围三缺一是仁;穷寇莫追是仁;有理让三分,凡事留一线,共和、共赢,一样是仁。

人敬还情,礼敬还礼;惩恶扬善,扶弱祛恶是义;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盗亦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