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权

徐子权

中文名 徐子权
性别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徐子权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明

  籍贯:江西新淦

  民族:汉族

  身份:明朝政治人物

  

个人简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子权中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进士。官任刑部主事时,听闻练子宁被杀,悲恸大哭赋诗后自尽[1]。福王时,赠光禄卿,谥号忠悫。

  

参考文献

  1.《明史》(卷141):“里人徐子权以进士为刑部主事,闻子宁死,恸哭赋诗自经。”

  2. 潘荣胜. 《明清进士录》. 中华书局. 2006年:  6页.

  

徐姓起源

  徐氏的姓姓起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也有另种说法的是: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

  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

昆剧演员  徐子权(1905—1968) 原籍浙江宁海,生于上海。寓居南京。学名德舆,别名萤窗。现代昆曲曲友、教师。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中航保险公司工作。父徐凌云为昆曲名曲友,曾与友人创办昆剧传习所,与梅兰芳等多次同台演出,并有昆曲专著传世。徐子权八岁入学,即与老师同习昆曲,九岁登台。研习昆曲从未稍辍,曾与俞振飞长期共同探讨昆曲。1956年应江苏省戏曲训练班之聘为教师,对培育昆剧新秀和丰富江苏地方戏曲表演技巧颇有贡献。1960年调江苏省苏昆剧团。长期来,他除多次被省、地各戏曲剧团聘为艺术指导或参予导演外,主要致力于研习昆曲的继承和发展工作。1960年他所编导的昆剧现代戏《活捉罗根元》,于当年江苏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观摩演出期间,获得极大成功,为全国昆剧界所公认,成为江苏省昆剧院新编的保留剧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