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朗阿

包朗阿

中文名 包朗阿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包朗阿包朗阿

  姓名:包朗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525年

  国籍:中国

  朝代:清朝

  籍贯:满洲

  民族:满族

  职业:皇室

个人生平

包朗阿包朗阿

  清景祖觉昌安有兄弟六人,他们分城而居,包朗阿居尼麻喇城。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族人中有不少人不愿追随,甚至欲谋害之。而包朗阿及其子孙则不与同流,率先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攻哲陈部托漠河等五城,合兵战于界凡,包朗阿与诸孙札亲、桑古里皆参战。包朗阿约于万历十年(1582年)左右去世,葬于启运山下永陵。顺治十一年(1654年)扩建永陵时,其墓被圈在永陵宝城外东北。

后裔

包朗阿包朗阿

  史籍记载包朗阿有子四人,长子隋痕、次子巴孙巴图鲁、三子对秦、四子郎腾。有孙九人,博尔珲、勒特、扎亲、桑古里、布席库、柏林、务巴席库、萨哈席库、机达席库。

  另外,我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肇俊哲也是包朗阿的后裔。

包朗阿后裔

       据包朗阿后裔沈阳满族联谊会秘书长洪海波介绍,努尔哈赤的祖父辈六兄弟被称为“宁古塔贝勒”,“宁古塔”即满语中“六”的意思,始称“六祖”。包朗阿是第五子,居尼麻喇城。

  据记载,包朗阿有子四人,长子隋痕、次子巴孙巴图鲁、三子对秦、四子郎腾。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五祖包朗阿子孙是惟一支持努尔哈赤统一事业的。明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尼堪外兰,“长祖、次祖、三祖、六祖”之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惟独五祖包朗阿子孙没有参与。

  洪海波说,在清军入关以后,这个家族的人一部分(以顾纳岱为代表)追随多尔衮到关内作战,另一部分(以密雅纳为代表)留守盛京,驻扎在十里码头,即今日马路湾一带,雍正二年奉旨移防辽中、新民一带,于是世代定居于此。至于蒲河村这个地点,据传说是“跑马圈地”的结果,也就是看中了这块地方以后便直接划定范围,原本居住于此的人需要搬出去,由皇族居住。

  “文革”期间曾经在这里工作的肇普兴回忆说,“蒲河村绝对是个风水宝地,在没有工业污染之前算得上是鱼米之乡,鱼多得会自己往鱼网里撞,而且村里多种水田,大米之多是别的村没有的。”

  因为是“红带子”,所以即使后代均为农民,但是生活比较富裕。“土改前,全村一共100多户,结果有18户是地主,村里的富农比外地的地主还富裕,周围好几十里地都是村里人的。那时候,孩子都是红带子,一下生就是一年24两银。”肇江耀老人说。

  变迁  

  从家庙出来往村里走时,肇江耀领记者走进了几户人家,几乎每一家的西墙上都供着祖宗板,院子里伫立着索伦杆。这是满族人用于祭天祭祖的圣物,当地人称为索喇杆子,一般长约两米,顶端有槽,用于放些食物喂乌鸦。据传说是因为当年乌鸦落在努尔哈赤的身上,令追杀他的人误以为努尔哈赤已死,于是满族后代以乌鸦为恩人。

  在有的人家,主人并不在家,但是院门、屋门都没有上锁,听说有记者来而匆匆赶回的主人解释说:我们这里都是日不闭户,全村80%以上都是本家,没有丢东西的事情发生。

  “小时候全家人对着墙上的祖宗板行礼,8个香匣就要磕24个头,每次磕完都已经晕头转向了。”肇江耀回忆说,“那时候的规矩多了去了,父子不能同席,小孩绝对不能上桌吃饭,长辈坐在南炕,小辈的只能坐在北炕,媳妇回门回来,需要先给长辈装烟袋。”

  随着“文革”开始,很多规矩都渐渐不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1971年,29岁的肇江耀参加了工作,刚好赶上当时的水库新修,于是他成为了团结水库的一名工人。这一干就是30年,这个过程中,他成为了两个渔场的头儿,在这里首次引进了不用饲料的网箱养鱼,他自己说,“干啥活都得认真一些,这是老辈人留下的规矩。”

  现在,尽管家家墙上都供着祖宗板,前边摆着香炉,但是上香只在过年过节时。接受采访时,肇江耀有时会让叔叔帮着一起回忆,这位被唤作叔叔的肇毓胜今年50岁,比肇江耀小着15岁,但是辈分大。这种长幼有序,是能够让人感觉到仍旧残留的最明显的满族礼数。礼数是满族人不能缺少的规矩。

  “现在说话办事不离大格就行。”肇毓胜说。当记者追问什么是“大格”时,他无奈地笑了,“也就是见到长辈打个招呼,问候一声,这还是家教严的,不吱声在一些老人眼中是受不了的。”

  满族的语言和文字在这个爱心觉罗皇族的村子里已经失传了。肇江耀有两儿两女,都住在附近,他和大儿子住在一起,他说儿子那一代人还管妈妈叫“嬷嬷”(音nene,不过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中都叫momo),但是在孙儿辈中,这样称呼的已经没有了。

  “建国前还有的万字炕和口袋房都已经被重新盖起来的瓦房取代,这样的房子更舒服。”能够拥有更加现代和富裕的生活,村里人对旧的便没有那么多的不舍。

  “现在村里人靠捕鱼和养貉子都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家谱和家庙也都完成了,至少不会愧对先人了。”肇江耀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按照十年一修家谱的规矩,下一次又该开始了,这回都有电话了,不用再像原来那样到处奔波。”

  对于未来,肇江耀还希望再建立一间村里的满族博物馆,丟了文化有些找不回来,但是能够物化的文明他还是希望传给后人,毕竟,这是一个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家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