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量

溶氧量

目录导航

简介

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水生生物是通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生存的。所以溶解量是水中生物在水中生存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5-8MG/L的溶解量就可以了。有一些品种(主要是生存于急水流域的鱼类)需要10-12MG/L甚至是更高的溶解量。

详细内容

溶氧量(Dissolved Oxygen),系水域中所含氧气之溶解量,一般来自空气中氧之供给,或水中植物,如植物性浮游生物底大型底栖植物之光合作用产生之氧气。其含量随着水温、大气压力及海水之盐度而异。在淡水中其溶氧稍高于海水,通常五至十四ppm 。溶氧量随水温之增高而降低;水温降低,其溶氧量则会增高。大气压力愈低,其溶氧量则亦随之降低。氧在水中之含量,也因水中有机物分解及生物之呼吸把氧消耗掉,所以水中溶氧量经常会改变。在海洋深约四、五百公尺处,常有最少含氧量层,几乎达0至1ppm溶氧量,可能系因此处细菌消耗量大,水表层生物死亡后,沉到此处,又开始分解,所溶氧量会这么低。[1]

测量方法

测量水中溶氧量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滴定法(称Winkler滴定法),系以Mn 2将氧固定成Mn(OH)2之褐色沈淀,再以硫代硫酸钠之量多寡,来表示水中溶氧量。另一法则以溶氧量仪器法测试,即以薄膜电极法去测水中溶氧量。[1]

实例

根据福建省政府的部署,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和福建省环保厅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2011年9月3日—4日对闽江古田段养殖网箱死鱼事件进行调查。通过现场查看、走访调查、水质监测和鱼类样品检测分析、污染物排查及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查明,闽江古田段养殖网箱死鱼事件的原因是由于该水域溶解氧含量低,监测平均值约为1.2毫克/升,致使养殖鱼类缺氧死亡。

造成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为:一是8月26日前,我省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造成该水域水温普遍较高,2011年8月27日后,受台风“南玛都”大量降水的影响,大面积水体表层水温骤降,致使库区底层低溶氧水体与表层水交换剧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出现通常所说的“泛塘”现象;二是2011年8月30日,水口镇、黄田镇区域的降水量分别高达149.1mm、102.3mm,暴雨冲刷地表的面源耗氧物质进入该水域,加剧消耗水体溶氧。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