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允中

韩允中

中文名 韩允中
出生日期 814年
目录导航

背景

  韩君雄生于唐宪宗年间的814年,是魏博镇首府魏州人氏。父韩国昌长期在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手下为将,韩君雄也因而在年轻时就得以在军中效力,在唐武宗年间的833年~834年间和父亲一同参与了何弘敬协助朝廷军队讨伐不经朝廷许可就割据昭义镇的叛将刘稹的战斗。

夺取魏博

墓碑墓碑  唐懿宗年间的870年,何弘敬的儿子何全皞继任为节度使,实行严刑峻法,又传言他要削减士兵在衣食上的补贴。士兵兵变,何全皞逃跑时被杀。士兵推举韩君雄为首。由于相邻的成德节度使王景崇的支持,懿宗任韩君雄为兵马留后,而任皇子普王李俨为名义节度使。871年,韩君雄才被任为全权节度使。

  873年,唐懿宗驾崩,李俨继位,即唐僖宗。僖宗刚登基时授予一批节度使荣誉宰相职衔,韩君雄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僖宗还为他赐名允中。

[1][2]  874年,韩允中去世。士兵推举他任副节度使的儿子韩简继任,唐僖宗认可了。

墓地

墓林墓林  在山东的莘县梁丕营村北有一处气势壮观的唐代墓地石刻,在文保条目中被称为“韩氏家族墓地”,是韩国昌,韩允中父子的墓地。本人认为,这一命名不足以显示该墓葬的文保价值,因而没能引起它应该受到的更多关注。韩允中何许人也,那也是唐朝著名的河北三镇之一,魏博镇的一代节度使。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为了笼络北方降将,先后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统恒、赵、深、定、易五州(今河北省中部),不久增领冀州,驻恒州(今河北正定);田承嗣为魏(今河北大名北)、博、德、沧、瀛五州(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都防御使(不久升为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幽、营、平、蓟、妫、檀、莫七州(今北京及河北东北部),驻幽州。这些原属安史的叛将名义上归顺朝廷,却自己署置将吏官员,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三镇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朝廷无力过问,只能默许。由于这三镇都在唐朝的河北道,所以被称为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

史料记载

  子全暤襲,明年,拜節度使。平龐勛,以功遷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母喪,納所賜節願行喪,詔不許。全暤年少好殺戮,下有小罪,鮮縱貰,人人危懼。後軍中相傳朘減糧帛,眾遂叛,全暤單騎遁,眾推韓君雄以總軍事,而殺全暤,實咸通十一年。詔贈太保。自進滔至全暤,凡三世,四十二年。

   懿宗更以普王為大使,擢君雄留後。君雄,魏州人。不五月,進副大使,三遷檢校司空。僖宗即位,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名允中。死年六十一,贈太尉。子簡,襲留後。俄授節度使,進累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魏郡王。帝在蜀,天下亂,簡恃彊完,欲拓地,覬望非常。時諸葛爽為黃巢守河陽,簡攻之,爽走,即戍以兵,北略邢、洺而歸。東攻鄆,鄆將曹存實出戰,敗死,其將朱宣率眾以守,久不下,爽乘其隙,復取河陽。簡還攻之,爽迎擊新鄉,簡大敗,樂彥禎以一軍先還,簡奔歸,疽發背死。彥禎代之。再世,凡十二年。    

唐懿宗年间的870年,何弘敬的儿子何全皞继任为节度使,实行严刑峻法,又传言他要削减士兵在衣食上的补贴。士兵兵变,何全皞逃跑时被杀。士兵推举韩君雄为首。由于相邻的成德节度使王景崇的支持,懿宗任韩君雄为兵马留后,而任皇子普王李俨为名义节度使。871年,韩君雄才被任为全权节度使。

  873年,唐懿宗驾崩,李俨继位,即唐僖宗。僖宗刚登基时授予一批节度使荣誉宰相职衔,韩君雄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僖宗还为他赐名允中。

  874年,韩允中去世。士兵推举他任副节度使的儿子韩简继任,唐僖宗认可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