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临清城南15公里,居东昌府区、冠县、临清三县交界处,辖3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7万亩,人口2.93万人,全乡公路里程48公里,临莘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通讯快捷。还有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尚店乡。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现有各类民营企业30余家,个体工商户350余户,形成了地毯加工、建材加工、屠宰加工一条龙,机电、粮食交易、粮油加工等产业,其中地毯加工颇具规模,从业人员7000余人,年加工地毯25万平方尺,远销美国、韩国等地。该乡农副产品丰富,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现有800公顷的苗木繁育基地,棉花、西瓜间作种植面积1000多公顷,早春拱棚茄子,晚秋大棚双孢菇已形成规模种植,同时已建成了苗木发展市场、粮食交易市场和日交易量500吨的瓜菜批发市场。该项还是畜牧大乡,由养殖专业村两个,专业门400多户,并建有养殖小区20余个,2002年,大牲畜存栏45000余头,羊存栏70000余只,蛋鸡养殖100万多只
全力打造“生态乡镇”
该乡秸秆禁烧工作做得扎实,综合利用搞得到位,农民都把麦秸当成“金饽饽”,纷纷储存起来。整个麦收期间,全乡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开创了建设“生态乡镇”、保护绿色家园的新局面。该乡大力实施秸秆氨化、还田、沼气、回收等综合利用工程,发展秸秆循环经济。目前,全乡形成了“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改良土壤”、“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秸茂”、“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多条循环经济链条。据该乡农技站站长尹学荣介绍,使用秸秆氨化饲料,一头牛每年可省精料130公斤,每公斤精料按2元计算,能省260元,全乡存栏牛1.5万头、羊4.5万只,每年能省饲料费500余万元。
集中整治促计生“三为主”落实
尚店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在计生工作中把集中整治贯穿落实到“三为主”的具体行动中,强化落实领导责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开创了计生工作新局面。强化宣传、深入教育。该乡利用节假日、计生活动日和集市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生宣传教育活动。半年来,出动宣传车12车次,组织老年义务宣传队巡回演出10余场,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180余幅,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了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在进行广泛宣传教育的同时,该乡还利用节日、集市,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技术、送药具、送服务”活动,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病残育龄妇女检查,受到育龄群众的欢迎。在开展好经常性工作的同时,针对流动人口不稳定、上站查体不到位、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等问题,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统一思想,组织专门队伍,开展专项治理,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有关单位的协调作用,有力打击了非法婚姻、非法生育现象,开创了计生工作新局面。
自然资源
尚店乡位于滨州市西部,南与里则镇、杜店镇接壤,北与堡集镇相依,东与杨集乡为邻,西靠徒骇河。乡政府驻地尚店街距市区约17公里。乡政府下辖3个管区72个行政村。全乡人口均系汉族。尚店乡境内地势平坦,东部为白沙土质,西部为红粘土质,北部盐碱地较多。境内交通便利。向东有李(果者)一大(赵)路通杨集乡。向西有尚(店)一游(家庄子)路和李(果者)一林(家坊)路。连接22国道与205国道的沙(洼于)一堡(集镇)路纵贯境内。滨州市6路公共汽车在张八寨村南入境,沿码(头)一堡(集镇)路到李举家向西,直至莫李家。滨州市9路公共汽车在张八寨村南入境,沿码一堡路到李果者家向西,穿过小唐家,越过徒骇河,直至高家湾。在80年代,尚店乡政府驻地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楼房增多:1992年春,乡政府投资近硼万元临街修建了计划生育楼;同年夏,乡政府投资近30万元又修建了党政综合办公楼;1993年,乡政府投资犯万元临街修建了邮电楼(包括上程控电话);1995年乡政府投资30万元修建了派出所办公楼;1996年开始,多方投资,在乡政府驻地沙堡路东侧修建商业一面街(沙堡路西侧为小开河于渠),至1998年共修建房屋!时间;1997年,多方投资m万元,修建了容量为(xx)吨的农副产品恒温库。其次是街道更加整洁、美观;1992年,加宽了连结乡政府路与沙堡路的小开河二于渠桥,然后,修筑了乡政府路两侧的下水道;1997年,乡政府路重新硬化,两旁的人行道均砌水泥方砖,砌了花池,栽植了花木,安了路灯。农村建房,一是绝大多数村仍实行宅基地统一规划;二是建材价格及建筑费明显上升,砖、瓦、木料涨价一倍左右,而建筑费则上涨了2至3倍;三是新房样式雨罩代替了前出厦;四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户建房开始讲究内外装饰,如室内刮瓷、铺地板花砖,外墙贴瓷砖、玛赛克等。
80年代,尚店乡的公路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公路化。1992年修筑了东起码堡路,西至徒骇河的李(果者)一林(家坊)路;1993年修筑了西起码堡路,东至大赵村沙河桥的李(果者)一大(赵)路;1994年修筑了东起码堡路,西至莫李家的李(举家)一莫(李家)路;l则年修筑了东起码堡路,西至游家庄子的尚(店街)一游(家庄子)路;1997年修筑了西起码堡路,东至袁风楼村的尹(家集)一袁(风楼)路;其次就是在1996-1oo7年,以上述干线、支线为起点,修筑了通注各村的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仅1WeI997年,公路建设投资计350万元。尚游路的尚店街至西茶棚段原呈椅于圈儿形,于1998年取直另修。特别应指出的是,1998年沙堡路(沙洼于至堡集镇)的升级改造(升为国标2级),优化了尚店乡的南北通道(南至22()国道,北至205国道)。1994年10月1日,尚店乡数字程控电话开通,全乡72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尚店乡境内用电,自1989年起由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供电,乡政府设农电站进行管理。1997年,进行了用电管理整顿工作。通过整顿,扭转了用电混乱局面,全乡人民用电达到了规范化,供电也实现了正常化。是年,农电站被滨南采油厂评为“用电管理先进单位”。
农业发展
尚店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农业人口32179人,在66027亩耕地中,粮田面积占38.41;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玉米次之,粮食总产1.89万吨;棉田面积占61.5%,皮棉总产2050.0吨;另有果园239亩,桑园3万亩;农业总收入3716万元,1997年,农业人口减少到3000人。由于农转非政策的放宽,至1997年底,农业人口在全乡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降低到0.3%。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及公路建设,1997年底,耕地面积减少到64737.4亩。由于受棉铃虫及棉花价格下滑等因素的影响,棉田面积逐年减少。1997年,棉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皮棉总产338吨。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政府一方面强化农业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方面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一般农户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多种经营,其中以搞养殖业为多,如养牛、养羊的经济效益一直较好。1996年,农业总收入达1.12亿万元,人均收人为1798.0元。尚店乡发展高效农业,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为发展“三园”生产。桑园。成立了乡桑蚕站,加强对植桑养蚕的技术指导。至1997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200亩,是年共产蚕茧36吨。1995、1996年,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桑蚕茧生产收购先进单位”。果园。1992年,全乡范围内掀起建果园热潮,当年新建果园51m亩,品种以短枝红富士苹果为主。至1997年,果园面积发展到8005亩,是年产苹果用万公斤,桃5万公斤,葡萄、梨各2万公斤,如小唐管区17个村中12个村有果园,其中4个村果园面积都在400亩以上。1997年,被滨州地区行署命名为“全区林果生产先进乡镇”。尚店乡重点是搞冬暖式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为了做到一举成功,少走弯路,成立了乡蔬菜站,加强技术指导,同时,乡政府从外地聘请来了技术员。为了促进工作的开展,乡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每建一个大棚奖励5000元,建大棚者免除水利工程任务等。1997年发展到198个。1997年,被滨州地区行署命名为“全区蔬菜生产先进乡镇”。
社会事业发展
1、农业机械发展
80年代,农业机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90年代显赫一时的刀马力拖拉机基本退出农机队伍,而12一18马力的拖拉机和柴油三轮车成为农机队伍的主力军。人均占有土地较多单位的农民倾向于购置小拖拉机,主要用于田间作业;而人均占有土地较少单位的农民多倾向于购置三轮车,主要用于做买卖,如贩运粮食、蔬菜等。90年代未,全乡拥有小拖拉机或三轮车的户数,在一般村占总户数的10%左右,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则占总户数的刀叽以上。浇水机械由80年代的单一大型发展为大小两型。进入90年代后,浇地由集体统一组织实施逐渐变为农户的各自为主。这时,有的户购置了较大型抽水机械搞有偿服务,也有的户为了浇地方便及时购置了小型浇水机械。如某村有150多户,13oo多亩耕地,仅较大型抽水机械就有10套。浇地时全部启动,村委会制订统一收费标准,1998年春为每小时收费10元。而与该村相邻的另一村,有110多户,差不多户户有小潜水泵。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机械施工代替了人力的锨掘车推。1991年,乡政府投资近明万元购置一部挖掘机,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作业。1995年,境内红旗渠、茶棚沟、翻身沟等清淤工程,全部由吸泥泵完成。1997年,在丰产方工程施工中,动用了8部挖掘机。广大青壮劳动力从农田水利工程中摆脱出来,有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民政发展
1993年3月,尚店乡民政所成立。1997年。乡政府投资犯万元在乡一中旧址建了新敬老院。敬老院共有老人55名,每人每天生活费约2元。全乡有1006人办了《老年优待证》。老年人享受的优待共15条,其中第12条为:“百岁以上农年老人凭证免除村级提留、乡镇统筹和集资摊派。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1998年6月,全乡有350人办了《残疾人证》。同年5月,乡政府发了5号文件,文中对残疾人实行的优惠政策规定有:“教育部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子女和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学杂费。评为一级的完全丧失劳动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免除集资、提留及义务工、积累工。…‘被评为二级的残疾人,全乡有五保老人56人,每人每月享受10元零花钱和兔费供应15公斤面粉。全乡有残废军人57名,享受定期补助的复员军人214名,每人每月补助吻元,享受定期补助的退伍军人138名,每人每月补助15元。1997年,尚店乡民政所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奖金一万元;同年,敬老院也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模范敬老院”。
3、教育
1992年,尚店乡教育管理机构由中心校更名为教育委员会,简称教委,1992年12月,乡成人教育中心成立,次年4月又行扩建,新建房屋16问。1994年3月,乡成人教育中心扫盲工作经省级验收合格。1997年2月,尚店乡的“双基”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1996年6月,有14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1997年2月,有17名代课教师被辞退。1998年4月。有62名代课教师及临时工被辞退。1998年6月,全乡共有教师20名,其中有大专学历者10人,有高级职称者6人,有中级职称者6人。1997年6月,中小学校园经济开发通过了地区级验收。全乡有2所初中,在校生1786人;有以所小学,人个班,在校生3448人。1997年,乡政府投资42()万元扩建了3所小学,新建了6所小学,且命名为尚店乡第19小学。此外,尚保留有4处教学点。1997年,尚店乡教委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4、文化
1991一1998年,滨州市每年举行元霄节民间艺术汇演,孟家西村文艺队每年代表尚店乡参加。此后,市里不举行汇演,但盂家西村的文艺爱好音仍每年元宵节坚持活动。他们不只在本村演出,还到邻村及乡政府驻地演出。他们的文艺活动形式有:演唱京剧、东路梆子、表演高跷、旱船、唢呐、跑驴、老汉推车等。参加文艺活动的近百人,五、六岁的小孩就会跑跷,有不少户是全家出场。尚店乡业余作者创作热情高涨。有3人被地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有之人被《齐鲁民间文艺家传》收入条目,有1人被《山东作家辞典》收入条目,1995年4月,尚店乡通过检查验收,被中共滨州地委、滨州地区行署命名为“社会文化先进乡”。
5、卫生
1991年,尚店乡卫生院开设了药品代购分发部,既方便了村医就近提药,又保证了从正常渠道进药。1993年,卫生院购置了日超显像仪,建立了B超室。卫生院的手术室在1998年建立时仅能做女扎手术,至1995年便能做肠胃修补、阑尾切除等手术。卫生院设有心电图室、药房及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防保站,使计划兔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程序化。主要是开展对7岁以下儿童的4苗(卡介苗、麻疹活疫苗、骨髓脊质疫苗和白百破混合制剂)用药。1995年始,全乡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即每人每年缴纳3元钱后,在加入期内到卫生院就医可享受以下优惠:“免收诊费、住院费;对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一般透视、胃肠造影、拍片、心电图、化验检查夕卜科手术等,只收取成本费,卫生院的工作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为卫生院整修了办公室、职工宿舍。手术室上了暖气。乡政府投资6万元为卫生院新修了大门、放射室和围墙。1996年,乡政府帮助卫生院单独安了50千瓦变压器,新硬化路面4oo平方米。1997年,卫生院发展到占地10亩,医务人员3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1995年,在全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会议上,尚店卫生院被命名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单位”。
6、计划生育
1991年以来,尚店乡的计划生育工作,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转变。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变化,仍是提倡一对夫妇一个孩,特殊情况照顾第二胎。这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仍提倡晚婚,女青年年满刀周岁才给登记,有些人对此并不在意。建立健全了各级计划生育管理网络。乡里设有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计生委)。计生委下设办公室、服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卜生协会办公室及微机室等。各管区设有计划生育办公室。各村设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工作方法有了改变。以“宣传教育、避孕节育和经常性工作为主”,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尚店乡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基本国策加以重视。乡政府投资30万元,建立了标准化计划生育服务站。乡政府为什生委配备了投影机、放像机、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等。1997年全乡共有育龄妇女洲人。男扎者2人,女扎者68人,放环者249人,人工流产2人,人工引产7人。1991年女扎236人,放环113人)。1991年,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1993年,计划生育工作被市委、市府评为“全面工作一·等奖”。同年,计生服务站彼地区计生委命名为“合格服务站”。1995年,被市委、市府命名为“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先进单位”。1996年度,被中共滨州地委、滨州地区行署命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