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症

秋燥症

目录导航

      “人和自然相应”是 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秋令时节,秋高气爽,气候干燥,草木衰败,万象萧条,人体内的肺相对旺盛,秋燥伤人,主要表现为干燥。干燥的空气使皮肤和粘膜干燥或脱屑、 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弹性减弱、表皮再生能力缓慢、皮肤起皱 皲裂。情绪乐观秋风扫落叶,常常容易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回忆往事,感叹今夕。因此,老年人要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可使身心愉悦,情绪乐观,从而避免由于消极的 自我暗示,如“人老不中用了”,使老人产生衰老感、 失落感、 自卑感等等。
  

       调节饮食秋季气候干燥,极易造成津液缺乏,损阴伤肺,在饮食上就要以护阴防燥、滋肾润肺为主。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应适量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还应多吃些生梨、萝卜、豆腐、芝麻、银耳、板栗、莲藕、甲鱼、鸭肉、鸭蛋、柿子、菱角、橄榄、香蕉以及中药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平补清补之品,同时还应少吃冷饮以及辣椒、生姜、大葱、生蒜、胡椒、花椒、烈性酒等燥热辛辣之物。
  注意养肺早晨选择空气清新处,先调匀呼吸,缓缓吸入清气,当吸至最大限度时,再慢慢呼出。

       呼气时,牙关要轻闭,并轻念“噬”字,待气全部吐出后,再吸清气。

       这样一呼一吸,连续30次。久之,便能调养肺气,预防感冒,保持肺气清肃。

       同时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