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作者】陆游 1125-1210,字务观(读去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试礼部,名列前茅,因论恢复,被秦桧黜落。孝宗立,赐进士出身,任枢密院编修,后为建康、镇江等地通判。王炎为四川宣抚使,辟游入幕。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宁宗嘉泰三年(1203)修宗、光宗两朝实录成,升宝章阁待制,致仕。所著《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今存。诗稿有钱仲联注本。
【注释】
①龙兴寺:在唐忠州(今四川忠县)。少陵先生:杜甫。杜甫曾在长安西南的少陵住过,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入秋抵忠州,曾在龙兴寺住了大的两个月。淳熙五年(1178)正月,宋孝宗召陆游东归。这首诗是他四月间路过忠州时写的。 ②中原: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泛称。草草:匆忙貌。承平:本意为对已往治平之世的承继,后来以指太平。 ③戍:边境上的城堡。戍火,即烽火,古代边防上的报警装置。胡尘:胡兵入侵时扬起的灰尘。 两京: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7),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大肖)叛变, 攻陷了洛阳,次年又陷长安。安禄山本是杂种胡人,所率部队又为契丹、奚、突厥等族,故称其叛变为胡尘。
④扈跸(音毕):随从皇帝车驾。跸本指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清除道路。老臣:指杜甫。安禄山陷长安后,玄宗逃往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史称肃宗。至德二年 (757),杜甫由长安奔赴凤翔谒肃宗,并随驾回返长安。后又因救房琯事弃官西走,辗转流离,在忠州时已五十四岁,而陆游写此诗时,也是五十四岁,可谓巧合。身万里:指杜甫身在忠州,距长安很远,不是实数。 ⑤陆游原注:“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闲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与军事活动,但恢复大业迄无所成,终于奉诏东归了。他经过平生敬爱的、一生都作为学习榜样的杜甫的遗迹,想到自己和他们类似的命运,不禁感慨万分。这是他此行所写这类诗中的一首,此诗从空间着想,与同时所作是另一首《楚城》从时间着想,略有不同。
杜甫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思想还是从艺术说,都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最难以企及之处就在于,生活在皇帝是天然尊长的时代,心中永远有人民。杜甫在人民被统治者残害的时候,他永远站在人民一边。陆游当然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同时,杜甫生活的时代,汉族中央政权正受到带有民族斗争性质的地方叛乱的威胁,陆游更不能不想到自己和先辈的境况何其相似。
古代诗歌中有咏史一类。从晋左思以来,咏史已经成为咏怀的一种常见手法。而以七言绝句咏史,则在陆游之前,唐之李商隐、宋之王安石在这方面成就尤高。陆游在他们的启发之下,也写过一些咏史的七言绝句。此诗对杜甫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无限同情,实际上是为自己年过半百而壮志难酬所发出的长叹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读兵书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闻雨
记梦
岳池农家
山南行
三月十七里夜醉中作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闻虏乱有感
醉歌
观大散关图有感
秋声
观长安城图
长歌行
江上对酒作
花时遍游诸家园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和范待制秋兴
关山月
楼上醉书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
秋晚登城北门
秋兴
感兴
枕上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大风登城
楚城
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
登赏心亭
过灵石三峰
建安遣兴(二首)
弋阳道中遇大雪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日夜忽雨,喜而有作
小园(二首)
夜泊水村
军中杂歌(二首)
月下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
览镜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夜读范致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农家叹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寒夜歌
陇头水
墓春
沈园(二首)
喜雨歌
红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燕
追感往事
秋思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书事
贫甚戏作绝句(二首)
秋思绝句
山村经行因施药
老马行
春晚即事(二首)
识愧
示子遹
春日杂兴
书愤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便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