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老汉口风貌,诠释新生活格调,过去与未来的空间对冲,历史与发展的艺术融合,古典与现代的文化碰触。
“吉云照影觥樽尽显生活秀,庆雨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30年,短短170米,吉庆街用排挡和民间艺人,演绎了一段武汉的民俗传奇,经由大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艺术加工,游客们的口口相传,吉庆街一度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的一个符号。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个体餐饮摊位自发集结在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街区吉庆街以来,吉庆街逐步发展为武汉特色餐饮小吃,汉味民俗特色表演的代表,成为了展现武汉特色文化的大舞台。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
然而,与许多具有武汉市民特色的地方一样,吉庆街的原始、喧闹与脏乱终究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相矛盾。2008年,过江隧道的建设、原老通城建筑的拆除,截断了吉庆街西侧原有入口,使得吉庆街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威胁。
在聆听各方声音,历时一年的调研之后,江岸区政府的办法是:易地重建,并按照现代商业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吉庆街的建筑形态和商业布局,并称之为“吉庆民俗街”,由区国有资产责任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将其定位为“汉派风情街、艺术创意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委托同丰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后期招商运营和物业管理工作
吉庆民俗街项目以吉庆街为中心,北至铭新街,东临大智路,西至黄石路,南临中山大道,一、二、三期用地面积8.3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万㎡,总投资约13.2亿元。
一期项目改造老通城、东山里地块,用地0.98公顷,地上2.08万㎡、地下1.7万㎡,项目由西区、东区构成,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西区占地面积4718㎡,地上建筑面积8618㎡;美食生活区西区,包括29家商户,其中6家国际连锁品牌,5家国内连锁企业。拥有鄂湘川粤徽五大菜系,更有台湾、香港、上海、贵州以及本土风味小馆、精致甜品店、传统茶餐厅,以及精品红酒庄、奇石收藏店、数码礼品店。
二期由云清里南区(吉庆街与江汉二路之间)组成。将复原改造汉口老里分,以参与性、场景性形式展现老汉口的民间工艺。地上1.07万㎡、地下1.17万㎡,总投资约2.6亿元;民俗创意区,引进武汉的珠宝、手工艺、笔墨书画、古玩奇石等文化创意店,以及艺术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画廊、影视制作基地等。
三期由云清里北区(吉庆街与铭新街之间)组成,以荣光堂为城市景观标识,完整保留原有里分建筑形态,以街道为主题典藏老汉口历史。并将大光明电影院改建为吉庆大剧院,为民间艺术表演提供展示舞台。地上3.07万㎡、地下1.43万㎡, 总投资约4.6亿元;文化馆藏区,设置小型博物馆、文化展示中心、艺术品陈列馆,集中展示各主题藏品。
四期黄石路片,规划净用地1.58万㎡,拟建7.8万㎡,地下1.9万㎡。一期美食生活区已竣工,西区11月28日试营业;12月23日正式开街,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开街活动。二、三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预计明年竣工。
新建成的吉庆民俗街将以汉派风情街、艺术创意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突显民俗文化内涵。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最具汉味风情的集历史风貌、美食娱乐、宗教旅游、红色经典、文化创意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吉庆民俗街五大特点:老汉口历史街区、风土美食荟萃、消夜休闲首选、民间演艺互动、现代产业聚集
中共1927年宣传部旧址,位于江岸区吉庆街110-126号(原辅义里27号),是吉庆街二期建设项目中的保留修缮建筑,占地面积400.93㎡,建筑面积约943.3㎡,是一幢两层楼民房。该房产属于房管公房,拆迁居民40户,共使用拆迁资金1653万元。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使建筑从内到外,从建筑细节到内部陈列的家私……充分还原旧址原貌,修缮工程总投资251.62万元。现已确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景点。
1927年,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曾来到这里居住办公。在这里,瞿秋白指导了武昌农民讲习所的工作,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序,接待过各界人士。瞿秋白夫妇在这里一直住到1927年7月。
荣光堂是武汉市现存最大的基督教礼拜堂,1931年由中国基督徒集资兴建,当初名叫格非堂,是为纪念基督教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而命名。1951年12月23日,该堂采用圣经中“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的名句正式改名为荣光堂。该堂系哥特式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为三层砖木结构,底层为中廊式办公用房,二层是礼拜大厅,设有大祭坛一座,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礼拜,三层则为开放式的小型观礼台。荣光堂正立面钟楼高耸,红瓦两坡以十字架为中分,整个建筑显得朴实大方。
光明电影院总建筑面积约3000㎡。现已改造成吉庆民俗文化中心,作为旅游接待中心、剧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展示厅及名家工作室等的场所。该中心共有四层:
一层为游客接待中心,这里有最新的吉庆街及其周边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可以通过触摸屏便捷的查询到吉庆街及期周边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住处还可以看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目前全国最新式的电子沙盘。
二层是中式小剧场,这里保留了清末民初小剧场的风格,可以欣赏到小型话剧传统戏曲的表演。
三层是梦想剧场。
四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名家工作室。
吉庆街的来源与“挖地佬壳”和“靠杯酒”的典故有关。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一些勤快的嫂子、夫妇、父子从家里抬出竹床放在路边,竹床上放着凉面、米粉、米饭、鸡蛋、凉菜、自己卤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肠、鸡鸭等,旁边生个小煤炉,炒点家常菜,支一、两个小桌小凳,人们就地而坐,吃着喝着,“挖地佬壳”的每天都有钞票进账。再后来,又一拔人来了,他们干脆租下门面,十几个,二十几个平方都能开店,几张桌面摆到街上,小酒小菜的,号称“靠杯酒”就这样做成了生意。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生意逐渐做大,吉庆街的餐饮开始初具规模。
真正使吉庆街出名的是池莉的小说《生活秀》,以及由它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艺术作品。成名之后的吉庆街成为了武汉人近三十年来吃宵夜的首选,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在吉庆街的最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当时的吉庆街曾被新华社誉为“城市文化名片”,宵夜和民间艺人两大特色蜚声海外。
具体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大智路吉庆民俗街
营业时间:每天早上8:00-凌晨02:00
门票价格:免费
餐饮场所:一期共有24家餐饮商户,其中中型餐饮店有12家,拥有鄂、湘、川、粤、徽五大菜系,其他含盖台湾、香港、上海、贵州以及本土风味小馆、蛋糕甜点,以及本地土特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