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梯的裸体女人

下楼梯的裸体女人

中文名 下楼梯的裸体女人
作者 马塞尔·杜桑
规格 147×89厘米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下楼梯的裸体女人,第2号》作于1912年,它在美国军械库展览会上也露过面。被当时一些人讽刺为"木材厂大爆炸"。它有147×89厘米大,现藏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2]

《下楼梯的裸体女人》绘于一块大玻璃框中,既没有色情人物,也没有具体的性描写,只有带透视角度的机械图式。在这以前,杜桑画过两幅素描,一幅叫《光棍机器》,一幅叫《巧克力磨机》。《大镜子》就是在这两幅画基础上产生的。在这里,画家以抽象的地平线为中间界限。分上下两部,下面部分是一台巧克力磨机,它仅仅是一具图式:一个有透视感的矩形线框,连接上面的杠杆,上有7只锥形漏筛,左边有9个“马利克”(杜桑自造的词汇)模型(或称输汽管),它们和锥形漏筛相接连。画家称这些物体为"光棍汉",它们在空转与自在地运动着,以表示"无所发泄"。 上半部是用冷色调绘成的一个象铁路伸臂信号装置的图形,下面连接一些管道式部件,这个图形象征苦闷的新娘。而它比下面的图形更具有平面性。上下两部分割,一个静止,一个运动,构成彼此的"性感"形式。杜桑在一些彩绘和素描中,常常寻求性机器的比喻,包括以前的《处女》、《从处女到新娘的经过》等,都是如此。这一幅玻璃画被他解释为是一台复杂的恋爱机器。下面的巧克力磨机的滚子在不停地辗出充满“精的气体与液体"。这就充分暴露了画家追求的内涵本质。同时,这件作品也是他的绘画生涯的顶点。事实上,他至此结束了自己的绘画活动。他想用机器和数学方式来表达高等动物的呼吸、循环、消化和生殖系统,除了含有社会学的讽刺之外,别无意义。

创作背景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达达主义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基因的。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随之出现了疯狂的战争,这使当时的社会观念发生相当巨大的动乱。不满现实、厌倦战争、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世纪末病症未及痊愈,等等,人们的思想陷入了混乱。当时风行的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即是一种否定传统的艺术思潮的表现。

连锁反应

达达派则更加放肆,他们在1916年4月16日发表在“达达公报”上,除了扬言要打倒立体派和未来派外,还要否定一切。宣言说:

“达达(dada)--即是无所谓,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永远是不能懂的,逻辑是错乱的,道德始终是败坏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

达达文艺思潮在欧洲一度引起了连锁反应,除“苏黎世达达”以外,还有“巴黎达达”、“纽约达达”和“德国达达”。马塞尔·杜桑是“巴黎达达”和“纽约达达”的重要代表。

作者简介

巴塞尔·杜桑巴塞尔·杜桑法国画家巴塞尔·杜桑(1887.7~1968. 10)生于法国布兰维尔附近地方。他在校就学时天资聪颖,对各种知识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数学。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祖父是画家,兄弟姐妹也是艺术家。初期主要仿效新印象主义、野兽派和塞尚画风。1911年起,染指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实验,创作了一幅属于他早期的代表作《下楼梯的裸体女人,第2号》(在此以前他画过一些模仿未来派与立体派的"裸女"画,后对此形式表示失望和怀疑,故称"第2号"),表现了他对如何在静止的画面上展示连续运动过程的兴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