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压塞

心脏压塞

目录导航

疾病概述

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如积液积聚较慢,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奇脉等。过去常见病因为风湿热、结核及细菌感染。近年来,病毒感染、肿瘤及心肌梗死性心包炎发病率明显增多。

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等。如积液积聚较慢,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奇脉等。

症状体征

1.症状

急性心脏压塞主要表现为心排血量显著减少,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主要表现为静脉系统淤血,两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所不同,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差别。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冷汗,极度烦躁、面色苍白或发绀、神志不清,呈现休克或休克前状态。亚急性心脏压塞,患者有胸部压迫感或胸痛,呼吸困难,恶心、腹痛或腹胀。

2.体征

急性心脏压塞时典型征象为Beck三联征:动脉压下降、静脉压上升和心音遥远。在亚急性心脏压塞时,则表现为另一三联征:心包积液、奇脉与颈静脉怒张。

(1)脉搏细弱可触及奇脉;血压极低者,可触不到奇脉。亚急性心脏压塞患者中奇脉发生率为77%。但应与梗阻性肺部疾病、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和肺栓塞鉴别。

(2)动脉压下降尤其是收缩压下降,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或惟一的早期表现。脉压小于30mmHg,动脉血压持续下降可呈现休克表现。凡原因不明低血压或休克患者均应考虑心脏压塞的可能。

(3)体循环静脉压增高出现颈静脉怒张,呈现Kussmaul征象;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及下肢水肿等。急性心脏压塞尤其是伴低血容量者或肥胖患者,上述表现可不明显,而易漏诊。

(4)心脏听诊表现为心率增快心音弱而遥远。少数患者早期可因出现迷走反射而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

疾病病因

根据心包腔内液体量增长的速度快慢可分为急性心脏压塞和慢性心脏压塞。

1.急性心脏压塞

可见于急性心包炎、心包积血(心肌梗死后、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胸部创伤(穿透性)及肿瘤等。

2.慢性心脏压塞

见于特发性心包积液、结核性心包积液、心脏和心包肿瘤、黏液性水肿、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胸部放射治疗后等。

病理生理

1、病理

心脏压塞心脏压塞根据病理变化,急性心包炎可以分为纤维蛋白性和渗出性二种。在急性期,心包壁层和脏层上有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许内皮细胞的渗出。此时尚无明显液体积聚,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随后如液体增加,则转变为渗出性心包炎,陈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液体量可由100ml至2-3L不等,多为黄而清的液体,偶可浑浊不清或呈血性。积液一般在数周至数月么吸收,但可伴随发生壁层与脏层的粘连、增厚及缩窄。液体也可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积聚引起心脏压塞。急性心包炎时,心外膜下心肌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如范围较广可称为心肌心包炎。此外,炎症也可累及纵隔、横膈和胸膜。

2、病理生理

正常时心包腔平均压力接近于零或低于大气压。急性欣慰蛋白性心包炎或少量积液不致引起心包内压力升高,故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但如液体迅速增多,心包无法伸展以适应其容量的变化,使心包内压力急骤上升,即可引起心脏受压,导致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阻,并使周围静脉压升高,最终使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构成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

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化验检查

取决于原发病,感染性者常有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等炎症反应。

2、X线检查

对纤维蛋白性心包炎诊断价值不大,对渗出性心包炎有一定价值;可见心脏阴影向两侧增大,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肺部无明显充血现象而心影显著增大是心包积液的有力证据,可与心力衰竭相区别。成人液体量少于250ml、儿童少于150ml时,X线难以检出其积液。

3、心电图

心包本身不产生电动力,急性心包炎时心电图异常来自心包下的心肌,主要表现为:①ST段抬高,见于除aVR导联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中,呈弓背向下型,aVR导联中ST段压低;②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出现T波低平及倒置,持续数周至数月后T波逐渐恢复正常;③心包积液时有QRS低电压,大量积液时可见电交替;④无病理性Q波,无QT间期延长;⑤常有窦性心动过速。

4、超声心动图

对诊断心包积液简单易行,迅速可靠。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中均可见液性暗区以确定诊断。可反复检查以观察心包积液量的变化。

5、心包穿刺

可证实心积液的存在并对抽取的液体作生物学(细菌、真菌等)、生化、细胞分类的检查,包括寻找肿瘤细胞等;抽取一定量的积液也可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同时在必要时可经穿刺在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或化疗药物等。心穿刺的主要指征是心脏压塞和未明病因的渗出性心包炎。

6、心包活检

有助于明确病因。

二、预后

急性心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因,也与是否早期震旦及正确治疗有关。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治疗

1.改善血流动力学

(1)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目的是扩充血容量,增加中心静脉压与回心血量,以维持一定的心室充盈压。可在心包腔内减压前或减压的同时快速静脉输注500ml生理盐水(液体复苏),其后输液总量视补液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而定。

(2)正性肌力药首选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同时不会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压塞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可增加心脏后负荷,导致心排量减少,应避免使用。

2.降低心包腔内压

(1)心包穿刺术一旦确诊急性心脏压塞,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迅速排除积液,并可插管至心包腔进行较长时间的持续引流。

(2)心包切开引流术即外科心包切开。该法仅需局麻,可在床边进行,方法简单,引流可靠,尚能同时做心包活检并进一步探查心包腔及心肌情况。

(3)心包切除术对于缩窄性心包炎导致的慢性心脏压塞,应尽早行心包切除手术,以免病程过久导致患者全身情况不佳,心肌萎缩加重,肝功能进一步减退,影响手术效果。

3.心包穿刺术

患者取半坐位,连接心电监护仪,常规消毒皮肤。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针。抽吸心包积液时,选用20号穿刺针;估计为血性或脓性积液时选用16号穿刺针。针体长度为12~18cm。局麻后,在剑突尖左侧,胸肋角下2~3cm处进针,针体与水平面、额状面和矢状面均成45°角,指向左肩胛中部,在左肋下缓缓进针,通过膈肌连接部进入心脏下缘的心包腔。针尖进入心包腔时可有突破感,同时有液体自针心滴出(连接注射器时可抽到液体)。由于心脏收缩扩张,可发现穿刺针摆动。如果抽出的血液自凝,红细胞压积与周围血相等,提示针尖在心腔内,应退针。一旦抽出心包内液体,随即接上三通和注射器抽吸液体。如能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穿刺,则更为安全可靠。穿刺时应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的变化。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抽吸。

4.心包切开引流术

在剑突左下方行心包切开引流术,是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最好方法。

局麻后,沿剑突左缘作5~6cm长的纵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在肋缘下,膈肌附着处上方,分离出腹直肌与胸横肌之间的平面,显露心包的下缘。这一径路是迅速进入心包腔和引流心包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心包腔内存有血块或黏稠脓液时,试穿抽到脓液后切开心包,吸净脓液,手指探查心包腔,如有粘连或分隔,轻轻将其分开。然后在心包腔内置入一根多孔硅橡胶管以备术后持续引流,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切口后固定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