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中文名 云笈七签
类别 道教类书
目录导航

作品介绍

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耳”。

作品分卷

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

作品风格

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作品流派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

作品体系

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

作品目录

001.目录

002.序

003.卷一 道德部[1]

004.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005.卷三 道教本始部

006.卷四 道教经法传授部

007.卷五 经教相承部

008.卷六 三洞经教部

009.卷七 三洞经教部·本文

010.卷八 三洞经教部·经释

011.卷九 三洞经教部·经释

012.卷十 三洞经教部·经

013.卷十一 三洞经教部·经二

014.卷十二 三洞经教部·经三

015.卷十三 三洞经教部·经四

016.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

017.卷十五 三洞经教部·经六

018.卷十六 三洞经教部·经七

019.卷十七 三洞经教部·经八

020.卷十八 三洞经教部·经九

021.卷十九 三洞经教部·经十

022.卷二十 三洞经教部·经十一

023.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

024.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

025.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

026.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

027.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

028.卷二十六 十洲三岛部

029.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

030.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

031.卷二十九 禀生受命部一

032.卷三十 禀生受命部二

033.卷三十一 禀生受命部三

034.卷三十二 杂修摄部一

035.卷三十三 杂修摄部二

036.卷三十四 杂修摄部三

037.卷三十五 杂修摄部四

038.卷三十六 杂修摄部五

039.卷三十七 斋戒部

040.卷三十八 说戒部一

041.卷三十九 说戒部二

042.卷四十 说戒部三

043.卷四十一 杂法部

044.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

045.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

046.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

047.卷四十五 秘要诀法部一

048.卷四十六 秘要诀法部二

049.卷四十七 秘要诀法部三

050.卷四十八 秘要诀法部四

051.卷四十九 秘要诀法部五

052.卷五十 秘要诀法部六

053.卷五十一 秘要诀法部七

054.卷五十二 杂要图诀法部

055.卷五十三 杂秘要诀法部

056.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

057.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

058.卷五十六 诸家气法部一

059.卷五十七 诸家气法部二

060.卷五十八 诸家气法部三

061.卷五十九 诸家气法部四

062.卷六十 诸家气法部五

063.卷六十一 诸家气法部六

064.卷六十二 诸家气法部七

065.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

066.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

067.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

068.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

069.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

070.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

071.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

072.卷七十 金丹部八

073.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

074.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075.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

076.卷七十四 方药部一

077.卷七十五 方药部二

078.卷七十六 方药部三

079.卷七十七 方药部四

080.卷七十八 方药部五

081.卷七十九 符图部一

082.卷八十 符图部二

083.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

084.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

085.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

086.卷八十四 尸解部一

087.卷八十五 尸解部二

088.卷八十六 尸解部三

089.卷八十七 诸真要略部

090.卷八十八 仙籍旨诀部

091.卷八十九 诸真语论部

092.卷九十 七部语要部

093.卷九十一 七部名数要记部

094.卷九十二 仙籍语论要记部一

095.卷九十三 仙籍语论要记部二

096.卷九十四 仙籍语论要记部三

097.卷九十五 仙籍语论要记部四

098.卷九十六 赞颂部·赞颂歌

099.卷九十七 赞颂部·歌诗

100.卷九十八 赞颂部·诗赞辞

101.卷九十九 赞颂部·赞诗词

102.卷一百 纪传部·纪一

103.卷一百一 纪传部·纪二

104.卷一百二 纪传部·纪三

105.卷一百三 纪传部·传一

106.卷一百四 纪传部·传二

107.卷一百五 纪传部·传三

108.卷一百六 纪传部·传四

109.卷一百七 纪传部·传五

110.卷一百八 纪传部·传六

111.卷一百九 纪传部·传七

112.卷一百一十 纪传部·传八

113.卷一百一十一 纪传部·传九

114.卷一百一十二 纪传部·传十

115.卷一百一十三上 纪传部·传十一

116.卷一百一十三下 纪传部·传十二

117.卷一百一十四 经传部·传十三

118.卷一百一十五 纪传部·传十四

119.卷一百一十六 纪传部·传十五

120.卷一百一十七 灵验部一

121.卷一百一十八 灵验部二

122.卷一百一十九 灵验部三

123.卷一百二十 灵验部四

124.卷一百二十一 灵验部五

125.卷一百二十二 灵验部六

后世影响

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