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文,男,京剧月琴师。于1906年,即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出生,名玉文,字子瑜,生于 北京的京剧世家。精通多种民族乐器,如笛、月琴、笙等。擅 昆曲及程派伴奏。乃京剧青衣及教师 吴菱仙(梅兰芳蒙师)之第五子。因其辈分高,在京剧同行中亦有“老叔”之称。逝世于1986年8月,即农历丙寅年。
吴玉文幼年读书学医,父亲吴菱仙,京剧青衣。本名吴永明,祖籍浙江省嘉兴市永安堂吴人。吴菱仙是“同光十三绝”名旦时小福的弟子。时小福弟子颇多,其中八个弟子,均以“仙”字排名,吴菱仙为著名演员者之一。当时其父吴菱仙门人甚多,时常有一定成就之名角亦上门求教,结识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在耳濡目染的接触中熟知许多京剧行当中的知识,并迷上昆曲,后来便拜昆曲名家曹心泉为师。出师后(约1930年前)正值吴富琴在程砚秋戏班里唱二牌青衣,遂推荐给程砚秋担任昆曲伴奏(笛子 月琴师吴玉文)和皮黄伴奏(月琴),虽然吴富琴长吴玉文3岁,但他父亲吴玉琳乃吴菱仙亲侄儿,因此他称吴玉文为老叔。吴玉文在长期与程砚秋的合作中慢慢地爱上了程派的唱腔,由于喜爱与挚着他从没有离开过程先生的剧团,凡程砚秋有演出毕用吴玉文的月琴。吴玉文一生追随程砚秋走南闯北,去过武汉、东北、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
抗战时期程砚秋罢演务农,吴玉文也积极响应,谢绝其它剧团聘请,以贩卖蔬菜水果、沿街卖报纸维计家用,直至程砚秋复演他才又跟着出来。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京剧班社老板与伴奏员之中亦是比较较少见的,甚至成剧团解散后吴玉文入了中国京剧院,但凡程砚秋有演出、录音活动,均借调吴玉文为其月琴伴奏。
1956年程砚秋剧团在完成了《荒山泪》电影拍摄后遂宣告解散,成员分别加入了中央和北京市的公营剧团,吴玉文进入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其间参加了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横槊赋诗》(1956)的拍摄、灌制《武家坡》(1957)唱片等工作。此后吴玉文被调到北京戏曲学校任音乐教师,为京剧伴奏培养了不少青年人才。
1945年8月15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初八日:程砚秋宣布结束“三闭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程砚秋亦兴奋地宣布结束“三闭主义”,从此实行“三开主义”(开眼、开口、开心),准备再次出山演戏,遂重组“秋声社”班底。其成员除老伙伴张春彦、李四广、慈少泉、孙甫亭、高登甲、苏连汉外,新加入的有高维廉(小生)、储金鹏(小生)、苏盛贵(老生)、贯盛习(老生 月琴)、卢邦彦(老生)、林秋雯(二旦)、贾松龄(丑),琴师钟世璋、任志林、司鼓白登云、月琴吴玉文、三弦高文诚、大小锣王富贵、陈文星等。重组后的“秋声社”为东北难民还乡筹款首演六场义务戏于北京长安大戏院。1949年1月,农历戊子年:秋声社重组。北平和平解放。程砚秋的秋声社成员除原有的老伙伴张春彦、高维廉、卢邦彦、孙甫亭、慈少泉、李四广、林秋雯、苏连汉外,新加入的有杜颖陶、李丹林、贾松龄、李盛芳,司鼓白登云,琴师钟世章,二胡由夏奎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大部为秋声社老班底。
1953年2月,农历癸巳年:程砚秋剧团成立。由于几年来奔波于国内外各地,程砚秋遂积劳成疾,患心脏、糖尿诸症,不得不暂作休息;加之文化部对中国各类剧团开始着手登记整顿,以备加强统一领导,致使秋声社人员逐步四散流失,存在了将近十五年的秋声社遂告解散。程砚秋剧团遂成立,其成员有程砚秋、筱翠花、李丹林、于世文、李少广、贾多才、王元芝、刘雪涛、钱元通、姚元秀、贯盛吉、苏盛贵、罗荣贵、殷庆瑞、钱世仪、筱玉楼、张鸣纯、杨世祯、陈孝椿,司鼓白登云,琴师钟世章,二胡由夏奎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
吴玉文,毕业于龙岩市华侨艺术学校。师从龙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锦亮老师学习 声乐,2001年毕业后进入演艺圈,在主持方面以幽默、大方、调动现场气氛见长。毕业至今承接过演出 主持人吴玉文近2000场,曾多次策划和组织各类商业演出;并于2006年、2007年两年担任 龙岩市全国助残日公益晚会导演,得到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 现担任领舞九七演艺网艺术总监。龙岩建材界资深策划人。龙岩商业演出首席主持人。
龙岩市第十六次全国助残日公益演出
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公益演出
龙岩市消费者委员会3.15宣传周活动
2005年中国联通街心营业厅全年促销活动
2006诺基亚全年促销活动等近1500场演出
家天下建材广场开业策划与执行
大邦手机城开业策划与执行
中大手机城2006迎新年龙岩地区巡回演出策划与执行
永林蓝豹木地板总经理签名售板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
北京好易居装饰装修公司龙岩分公司开业典礼策划与实施
全程策划开业及促销活动,对音响、灯光、舞台效果等有较专业的了解
主持特点:幽默、大胆、反应快、现场气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