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目录导航

正常值

试验后的结果呈阴性。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止病毒表面HA与红细胞结合,常用于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及黄病毒等的辅助诊断、流行病调查,也可用于鉴定病毒型与亚型。

需要检查的人群:新生儿和孕妇者有需要,和带有相关病毒的患者,以做医疗的测定。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小儿流感病毒肺炎 、 流行性腮腺炎 、 柯萨奇病毒疹 、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 、 中毒性紫癜 、 心肌炎 、 乙脑伴发的精神障碍 、 埃可病毒疹 、 疱疹性咽峡炎 、 小儿流行性感冒。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禁忌暴饮暴食,和剧烈运动,一般是早晨空腹检测。

检查时要求:要注意试验时室内的温度,注意血清标本不被污染,会导致结果呈假阳性。

检查过程

首先是从检测者取得血清标本,鉴定病毒的血抑试验,最后是血凝滴度的判定,检查过程主要是医生的操作。

不适宜人群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不良反应与风险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