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交流生、研修生是大陆赴台学生主体。此外,自2011年台湾对大陆学生有限制开放学历教育以来,三年间3000余名大陆学生先后赴台,就读各个高校研究所。这些大陆学生受“三限六不”(限校、限量、限领域,不给予加分优待、不影响岛内招生名额、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得报考岛内公职人员考试、不可续留台湾就业)政策限制,须自己筹措在台期间年均四五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支出。台湾间谍利用部分大陆学生想补贴开支的心理,主动提供“兼职”,称可轻松赚钱。
台湾间谍安排给大陆学生的初期“工作”都很简单,报酬也不高,学生往往毫无戒备答应下来,建立起固定联系后,一些学生深陷其中。
林兆伟为自己设计的另一个身份是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这便于他到台湾“中山大学”、义守大学、“建国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崑山科技大学、实践大学等高校及周边活动时,以学长身份接触台湾本地学生,再通过后者介绍,结识校内大陆学生。
林兆伟有时到台湾高铁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学长身份主动与大陆年轻人搭讪。更多时候他并不出面,而是委托这些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交给过往大陆学生,他谎称需要找大陆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热心的工作人员便会帮忙。
和大陆学生建立起联系,林兆伟并不急于索要信息。他请学生出来吃饭、游乐,还送些本土特色礼物,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成了“朋友”,林兆伟才开始进入真正的角色。他有时是台湾“葛培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有时是“三之三国际文教机构”研究员,或者是“台湾小林制药”市场经理,总之,他所在公司急于开拓大陆市场,需为股东投资大陆提供决策性信息。林兆伟请求学生帮忙搜集大陆政治、经济、军事内幕信息和红头文件,“帮忙公司作出决策”。大陆学生的能力其实很难满足林的期望,但“朋友”之邀,学生们很难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