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栎村

麻栎村

中文名 麻栎村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人口数量 5979人
目录导航

自然资源

水田水田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2960 亩(其中:水田10660 亩,旱地12294 亩),人均耕地面积4.5 亩,主要种植 烤烟.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84359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500亩,人均拥有经济林果0.75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红花油茶等经济林果;有水面面积2800亩,其中养殖面积100亩;草地1600亩;荒山荒地1800亩,其他面积400亩。有铅、锌、煤矿等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

自来水自来水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642户通自来水,有230户饮用井水,有69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1.95%);有 1336户通电,有 62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3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46.93%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3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3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100%)。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土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8公里建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76辆,拖拉机371辆,摩托车580辆,其它农用机械118台。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396亩,有效灌溉率为5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4264亩,人均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74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2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5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7 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5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1130户,还有16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民居民居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53.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80.28元,占总收入的34.26%;畜牧业收入276.5万元,占总收入的8.7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89头,肉牛200头,肉羊700头);渔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0.41%;林业收入332.4万元,占总收入的10.54%;二、三产业收入831.6万元,占总入的39%;工资性收入60万元,占总收入的2.9%。农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80人(占劳动力的25%),在省内务工200人,到省外务工400人。该村的主要产业种植、养殖,产品主要销售往省内,无完善的销售渠道。2010年主产业销售总收入75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5.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乌龙茶、泡核桃产业红花油茶。 拥有企业3个,其中县及龙头企业2个,专业合作组织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农户545人。

卫生教育

该村现有农户1336户,共乡村人口5979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专以上106人、中学1709人、小学2501人。

教学楼教学楼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人,占人口总数的3.3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336户,共5979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458人、五保户21户(提供名单)。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666.66平方米,有乡村医生8人,村委会距离乡卫生院19公里。建有公厕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000户,占农户总数的74.85%。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8617.1平方米,拥有教师40人,在校学生1141人,距离明光中学6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152人,入学率100%,其中小学生人数 841人,中学生人数300人.

人文地理

左孝成墓左孝成墓著名的抗英名将左孝成故里:麻栎村茶山河畔左孝成墓是腾冲县1984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明光乡20公里,原墓是于清光绪26年建造(公元1900年),1981年腾冲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左孝成,字敬轩,祖籍四川成都华阳县人,一世祖因军功调入云南云龙州曹涧政府,二世祖左文伟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由曹涧调入腾冲,驻防明光大寨,尔后各代守边有功。至左孝成之父左大雄时,任明光隘土把总,左孝成以次子袭职,并固边功的清廷所授"世司护理"、"威武将军"职衔。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四日,驻缅英军数百名及杂牌军千余名,以勘界为名,侵入我国境。茨竹隘土守备左孝成、明光隘土把总杨华荣集合练兵孥手布防于甘稗地,堵截入侵英军。英军实施袭击,左孝成率众与敌拼搏血战,英军死伤无数,狼狈逃窜。此役我方阵亡练兵孥手137人,左孝成身中八弹壮烈牺牲,时年52岁。甘稗地之战,是清末我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次壮举,左孝成的英名将留在边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发展重点

卧式烤房(用于烤烟)卧式烤房(用于烤烟)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产业方面:种植业技术、科技措施水平低。畜牧业规模不规范,一时难以形成规模养殖,林业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三产业人员素质不高,有待加强培训,劳动力输出困难。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2、村庄治理方面:各自然村“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人畜饮用水困难。基础设施较薄弱。3、社会事业方面:教学环境差,两所完小已存在安全隐患。急需解决麻栎完小的撤点并校,苏家小学的扫尾工程。医疗设备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群众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农民职业培训力度不够,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低。4、民主管理方面: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制度不健全。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现象突出。请求上级给予项目扶持,逐渐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我村今后的发展重点是:(一)特色产业方面1巩固发展烤烟产业,全村种植3690亩,产值达700多万元.2.种好两棵树,即泡核桃种植面积13000亩,红花油茶16500亩.3.发展乌龙茶产业,种植乌龙茶3000亩以上(二)发展养殖业,由习惯养殖转变为圈养,种草养畜,提升生猪养殖规模。(三)帮助反乡农民工,复员军人,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1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296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85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10000个(劳均2个)。年末集体总收入6.00万元,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2.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11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00.00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产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