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1960年,原四川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现已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珠峰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的综合大学,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院大楼背面四川大学商学院秉承“行健厚德 格商致道”的院训,恪守“虚心向善,传承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办学理念,以培育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开展多层次管理教学与科学研究。
除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外,社会服务也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2001年以来,学院、院属研究所(中心)及教师在不同层面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为四川、西南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参与或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到直接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研究解决经营管理难题,从每年的博士服务团队下乡到依托校友资源开展助学帮扶活动,从积极主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言献策到免费为灾区开展智力援助恢复重建。
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牢记教育使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和科研为两翼,以发展高端培训为助推,提出“创新+超越”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的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道路。学院正立足于学院实际和发展优势,进行有力度、有深度的系统改革和创新,从发展机理、制度框架、教学模式协调发展入手,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的目标而迈步前进。[3]
学院大楼正面四川大学商学教育始于1905年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所附设的半日学堂。1909年8月四川劝业道周善培创办四川商业学堂,其为四川大学专门商学教育之始。该学堂1915年并入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7年并入公立四川大学,1931年并入国立四川大学,1985年发展为经济管理学院。2000年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四川大学后,2001年由原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管理科学系与管理工程系组建成立了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2年11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商学院。
学院多功能会议室2001年以来后,学院文理融合、理工渗透的学科发展特色业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等)79项,部省级科研项目76项,横向科研项目385项;年研究经费迈上1000万元大关;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共60余部;共获部省级科研奖励73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45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励项目1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
学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四川大学商学院师资位于全国前列,已形成一支以管理学、经济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工程技术知识为学科背景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现有教职工162名,专任教师132名;教授31名、副教授53名;其中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终身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7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名。学院在校学生10,000余人,其中博士生275人、普通硕士生462人、MBA学生1387人、工程硕士215人,本科生2059人,成人教育、网络学生5000余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1500余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四川大学商学院现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7个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MBA、EMBA、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审计等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开设管理科学、工程管理、工业工程、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ACCA等10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系、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战略与人力资源系、会计学与公司金融系、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系5个系级教学机构;以及EMBA中心、MBA 中心、ME中心、 ACCA中心、 EDP中心、成教中心等6个业务发展中心。学院还设立有四川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经管分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近20余个教学平台与科研机构,是四川省系统工程学会、四川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四川省营销学会、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
研究所
学院正面广场成立于2000年3月。研究方向有系统理论、数理经济、信息决策理论。
成立于1999年3月。研究方面有规划论、经济控制、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决策方法、决策支持系统 等。
成立于2000年4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创业与企业成长管理,战略与组织管理,企业法制管理等。
成立于2000年5月。研究方向有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服务管理研究(服务产业综合管理研究)、服务产业发展研究(主要侧重保险、交通运输、银行、中介等产业的发展研究)。
成立于1999年。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
成立于2000年4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流程分析、企业评价理论。
成立于1999年10月。研究方向有营销工程、营销技术。
成立于2000年3月。研究方向有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企业财务危机、企业经营危机、企业组织结构危机、企业战略管理危机。
成立于2001年3月。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经济,企业形象策划,企业文化建设、跨文化管理等。
本科专业
培养具有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运营模型、组织营运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各类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决策、组织实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有关工作岗位从事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咨询、贸易及企业管理、政府经济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受到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在工业制造过程中进行规划设计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工作。
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方法,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能在建筑领域中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到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科研、设计与教学工作。
学院EMBA专用教室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知识,具备经济学、管理、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基本理论素养,谙熟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战略眼光和现代经营意识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各大中小型企业、各类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到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知识,谙熟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经济法规,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态势,熟练掌握营销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和营销实务能力,综合能力强,从事企业管理以及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到各类工商企业及企业集团、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司以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等工作或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培养具有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和财务、会计及审计的方法技能,谙熟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经济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处理具体业务的技能,具有较强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本运营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并能熟练的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会计学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金融与证券投资部门、三资企业、外贸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及会计实务工作或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培养具有经济理论、管理理论及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谙熟国家的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现代企业资本营运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大中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或到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国内外劳动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谙熟我国的人事制度、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培训、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或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培养具有管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方面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电子商务规划、开发、运作和管理的实际工作,以及相关的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硕士专业
学院贵宾接待室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服务管理。主干课程:管理研究方法论、高级经济学、管理定量方法与技术、统计学(含多元统计)、博弈论、管理决策的模型与分析、基于WEB的MIS设计与开发、随机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系统分析、服务运作管理、现代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名师名家精品课程选修。
研究方向:会计理论、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主干课程:管理学理论研究、经济学理论研究、管理定量方法与技术、会计理论研究、审计理论研究、高级财务会计研究、财务管理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实践、管理会计研究、证券市场研究、成本管理研究、会计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国际会计研究、财务诊断与分析、名师名家精品课程选修。
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跨国公司管理、企业投融资管理;主干课程:管理学理论研究、经济学理论研究、管理定量方法与技术、战略管理、现代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组织行为研究、市场营销研究、国际营销比较、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商法、金融投资管理、金融工程研究、名师名家精品课程选修。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投资与财务管理、新创业务与项目管理、自设方向。主干课程:管理经济学、会计学、营销管理、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战略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业策划、职业素养、企业文化、项目实践、宏观经济分析。
领域: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领域主干课程:工业工程专题、工作研究、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学、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管理经济学、成本工程、人因工程、系统仿真。项目管理领域主干课程:项目管理学、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工程经济学、项目评价、管理经济学、项目融资、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成本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物流工程领域主干课程:现代物流管理、工程经济学、物流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经济学、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企业运作管理专题。
博士专业
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工程管理、工业工程、服务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管理数学、高级经济学、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相关课程及必修学术活动。
研究方向:公司投融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企业管理理论前沿、企业经济理论前沿、金融投资与财务管理理论、组织战略分析、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相关课程及必修学术活动。
学科建设
学院一楼大厅自2001年来,学院在本科、研究生教育和EMBA、MBA、ME等专业学位教育以及EDP培训中取得可喜成绩。本科教学建设了五门省级精品课程(管理经济学、运筹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博弈论及其应用)以及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每个专业形成了一至两门较有特色的前沿研究课程,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对本科生进行通才培养;会计学(ACCA)方向探索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策划大赛已经从课程环节走向课外,并成为在全校有影响力的专业性竞赛。
学院与北美、欧洲、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的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大中型企业著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被聘为学院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院讲学、授课。学院组织承办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百余次,成为学院教学、学术活动一大特色。在学校乃至社会上具有良好口碑的ACCA项目,是国际合作项目的良好典范;正在筹备中的MBA海外招生项目,可能成为川大乃至中国高校国际合作项目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与国外大学互派师生也是学院开展教育教学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过去5年学院先后派出了32位教师到海外研修访问,派出了63位学生赴港台、国外学习交流,还接收了123位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教师及学生来学院访问学习。
实验室建设
学院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与信息中心中心的前身是原成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机室,1999年9月,应用数学系与管理科学系合并,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室, 2001年9月,与四川大学工商系合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实验室建制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分别由电子商务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会计实验室承担各自专业实验。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是一个文理综合多学科的,涵盖经济管理各专业的综合性学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管理类专业实验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5年3月,工商管理学院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正式组建成立工商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主要目的是构建以中心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组织体系,整合学院已有实验教学资源,对学院的实验建设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为学院乃至学校提供一个开放的管理教学实践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发挥学院不同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优势,探索一条具有川大特色的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
2006年1月,四川大学“523实验工程”建设项目为整合资源,提高管理类专业实验水平,由中心实验室进行整体规划,投资250余万元进行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教学基础平台建设成立管理类综合教学实验中心。该实验项目对加速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缩短学校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融科学研究、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为一体,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11月,中心成为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分中心。中心拥有ERP综合实验室、工业工程、会计金融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会计手工实验室,开设38门课程的实验。中心承担学校管理类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并组织开发和开设了面向全校的本科生综合实验课程。
徐玖平徐玖平,现任学院院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院长全面负责、主持学院行政工作;
杨江,学院党委书记,全面负责、主持学院工作;
李晓峰 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学院党务工作(含党建、组织、纪检、工会工作)、学生;
张黎明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学院教工思政工作、统战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顾新,副院长 ,负责学院科研工作、师资培训工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米德超,副院长, 负责学院本科教学、成教与网络教学、本科第二专业教学工作;
邓富民,副院长,负责学院EMBA、MBA、ME、MEM、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4]
2003年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球总冠军;2004年福布斯(中文版)全日制MBA排名第14位;2007年福布斯(中文版)MBA毕业生薪资增长最快排名第8位;2010年腾讯网“中国十大MBA教育学院”排名第8位,均列西部各商学院之首。
四川大学商学院第三届总裁(CEO)校友会成立
活动现场照2013年9月5日下午,四川大学商学院第三届总裁(CEO)校友会成立大会在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行,第三届领导班子集体亮相。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教授、四川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杨江教授、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荣建国主任、四川大学商学院校友理事会严统明理事长、四川孔子教育基金会邱俊峰理事长及工商联的相关领导、商学院校友理事会及广大校友共300余人出席了当天的大会。本次校友会换届大会成立的同时也举行了总裁(CEO)校友会眉山(微博)分会和乐山(微博)分会的启动仪式,代表着四川大学商学院校友会发展地区分会的开端;同时启动了四川大学商学院校友会女商联合会,是四川大学校友会第一个女商联合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