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继雄书画鉴定丛稿

劳继雄书画鉴定丛稿

作者 劳继雄
页数 351页
书名 劳继雄书画鉴定丛稿
语种 简体中文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劳继雄书画鉴定丛稿》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书画鉴定名家劳继雄先生以中国古代书画巡回小组八年巡回鉴定的经验,总结而成。该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古迹,举证实例向读者传授书画鉴定的知识。是一本书画收藏者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林家住在淮海路复兴路路口,与永安公司郭家的老房子正对门。当年这个地段属于法租界,周围有很多外国人的花园洋房。每当夜幕降临,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悠扬的小提琴和钢琴曲。常年的租界生活,使林家父子都迷上了电影和音乐,也使得查理格外地洋派。他在贝当路(即衡山路)美童学校读书。这个学校是为住在上海的美国孩子举办的,原则上不收中国学生,中国孩子若要入学,必须有一定地位的美国人介绍才行。查理的父亲刻意培养儿子的西方细胞,他的客户中不乏帮忙的人,于是查理就成了美童学校里为数不多的中国学生之一。
但是他的读书生活并不顺利。他13岁的时候(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人进入租界,学校停课了;抗战胜利后,美童公学不晓得碰到什么麻烦,也曾停过课,查理林的父亲只好请家庭教师来家授课。家庭教师把课程安排得挺紧,中英文并举,但是下午五点钟以后就自由了,查理可以摆弄自己的唱机了,可以跟邻居和朋友一起听无线电了。
其实,就是不打仗,不停课,查理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很出色,因为他太喜欢玩,也太有条件玩了。一个常常跟在父母身边看大光明、吃国际饭店、玩跑马厅的孩子,读书对他来说一定是件苦差事。他人虽然聪明,但没有继承老爸考场上的功夫,只是在玩儿的本领上,尤其对音乐的感悟上远远超过老爸。况且,当时的美童学校,并不把学习成绩当成第一要紧的事情,而很注重愉快教育,常有室外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派对。查理非常喜欢这种室外活动,又有音乐特长,总是操场上的明星。学校还把真正的印地安人请到学校里来,为学生讲述美国土著人(时称红蕃)的历史,令查理林大开眼界,他脑袋瓜很灵,急忙借了人家的帽子和服装去拍照。
他读高中的最后一年,美童公学关门了。高中尚未毕业的查理不想转入其他学校,也不想工作,那干什么呢?父母不允许他一天到晚关在房间里听无线电。这时他听说虹桥机场有个飞行学校,是一位从陈纳德飞虎队退役的军官办的,小开们只要肯出钱他就肯教,但是费用很高。查理一时心血来潮,反正妈妈肯给钱,去学了几个月,居然能把飞机升上天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个飞行员了,但一年后又觉得没劲了,又回到了爵士之中。(摘自《为了爵士乐来到人间——“怀旧金曲”的查理林》

图书目录

代序一 我所认识的劳继雄(郑重)
代序二 劳继雄:从小先生到大先生
——记谢稚柳先生关门弟子的绘事历程(沈嘉禄)
高闲和他的千字文卷
梁楷《右军题箑图卷》
王诜的二幅《烟江叠嶂图》
北宋祁序的《江山放牧图卷》
黄公望、王蒙的合作山水
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
元代郭畀的手书日记
倪瓒《苔痕树影图》
王绂《观音图卷》
胡宗蕴《梅花图卷》
华尚古《春光图卷》
沈周《松梅喜鹊图》
祝允明作伪
关于唐寅代笔问题
王彪《桃源仙境图》
侯懋功《溪山深秀卷》
孙隆有三人
叶澄不是戴进之师
徐渭《杂画卷》
陈洪绶《雅集图卷》
董其昌的代笔画
董其昌与蓝瑛
董其昌与丁云鹏
祁豸佳和祁彪佳
蔡玉卿及其《山居漫咏卷》
髡残的生平及其画格
从石谿仿王蒙山水轴说起
论王时敏
王鉴“染香庵”辨析
王时敏与王鉴同作一画
石涛《观音图》
朱耷《松鹿图》辨伪
高明的八大山人
朱耷《杂画册》
王原祁的山水
恽寿平的《竹兰图》
恽寿平的生平及其绘画
王翚的师生画
龚贤与吕潜
从冯源济画想起
山畴《兴福逸韵图》
卜舜年的卒年问题
罗聘《无量寿佛图》辨析
华喦的《金谷园图》
华喦的《花鸟人物册》
高凤翰行草《富春纪游卷》辨析
李鱓点滴
郑燮画石与点苔
郑燮的墨竹及其他
二薛宣原是一人
梅庚和他的《江山帆影图》
南通张雨
改琦、改恭和改篑
戴熙和戴以恒
徐俊卿——近代海上做假画高手
任熊生卒年考辨
任薰的晚境
吴昌硕《筐菊图轴》
读李可染画有感
张大千二三事
张大千与髡残画
书画鉴定二三事
谢稚柳先生书画二三事
杂记
蓬莱路的顾绣及其他
谢稚柳先生的两首诗
谢先生与东坡肉
谢稚柳先生与他的梅竹图
出行散记(一)
出行散记(二)
出行散记(三)
出行散记(四)
出行散记(五)
出行散记(六)
我与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记二封难忘的诗信
近代上海地区的绘画流派——兼论“海派”
扇子源流、扇画及其他
中国古代书法浅说
鉴画随记
历经八年话鉴定
画派传脉
劳继雄艺术大事记
后记

后记

《劳继雄书画鉴定丛稿》是在我的《鉴画随笔》基础上再把我赴美后所撰数十篇文章汇集增订而成的。其中的出行散记,虽与鉴画似无直接关联,但对书画鉴赏作为特定历史事件行程的翔实记录也是颇有意义的。而画派传脉,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也可为书画鉴赏、流派的研究作参考,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恕行斋”是我的斋号,也是我老师谢稚柳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将赴美时给我起的,并当即为题。恕者即宽容之意,《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可成德。是时,要去一个全新的环境发展,也是我人生与事业的重大转折之时,迷茫与纠结之情,老师洞察入微,因此以“恕行”为鞭策,告诫我碰到任何困难、挫折都要做到严于己而宽于人,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我临行美国之际,在老师的画室里师生又围绕“恕行”二字做了长谈,从而“恕行”作为我日后的行为准则深深的印扎在我的脑海里。现在老师所题“恕行斋”悬挂在我的画室中,它像一座灯塔,使漂泊不定的一叶扁舟有了前行的方向,师恩永世不忘。
此书的出版刊行得到了同行们的支持,我的学生们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各位领导、编辑也付出辛劳,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序言

代序一 我所认识的劳继雄(郑重)
集结在这里的诸多鉴审古代书画的文字,是劳继雄赴美之前所作。今再读一过,如故人重逢,倍感亲切。继雄命我作序,欣然应之。
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界,劳继雄的出现,正是书画鉴定之学后继乏人的“断代”之际,我对他有着后起之秀的尊敬。流光容易把人抛,如今他的学养与见识都走向成熟,也就自然成为书画鉴定界凤毛麟角的人物了。
初识劳继雄,是在谢稚柳先生的壮暮堂。熟悉壮暮堂的人都知道,稚柳先生是无所不谈,而又是无所不能谈的大师,风趣横生,听者常常在轻松愉快之中,又有着吃了文化大餐那样的充实。而这一次,我看到稚柳先生头戴瓜皮小帽,正襟危坐,在向一位青年报着书名,都是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有些是很冷门的,而青年一一记了下来。稚柳先生把书名报完之后,又说:“这些书要书画作品对照看,看完要写心得笔记,到时把笔记带来给我看。”当这位青年起身告辞时,我才看清他那清秀的面孔还带着几分腼腆,内向含蓄,向我点点头就走了。稚柳先生告诉我,这是他带的研究生,是博物馆交下来的任务,是位“官学生”。
这位青年就是劳继雄。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除了在壮暮堂相遇外,彼此也有了交往,不知有多少次到他那个方寸之地的斗室里促膝谈天,听他讲述学习古代书画鉴定心得。
中国进入十年动乱的非常历史时期,他和许许多多中学毕业生一样,无书可读,走着知识青年下乡务农的路。虽然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但他热爱绘画的天性难泯,或者说为了闯出一条生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在农家茅舍暗淡的灯光之下画画,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事物。为了“政治需要”,虽说是万马齐喑,但连环画和宣传画还有生存的余地。劳继雄应运而生,1970年即被借调到上海郊区南汇县文化馆搞创作。他的《乡邮员》和《农村草药房》两幅作品参加了上海市美术展览,从此他就由一个“接受再教育”的对象变成了“农民画家”,命运开始有所改变。
1972年,上海博物馆从南汇县抽调三十名知识青年到馆内工作,名之曰“掺砂子”,农民画家劳继雄是知识青年中佼佼者,也是作为一粒“砂子”掺进了博物馆。对这批“砂子”,上海博物馆是厚爱有加,组织他们学习,请几位有资格、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给他们讲授文物知识。这批农村知识青年并没有以“砂子”自居,而是老老实实的当小学生虚心求教。学习结束,分配工作,劳继雄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搞古画复制,一是搞书画鉴定,他最后选择了后者,走上书画鉴定的道路。但是,博物馆第一次分配他的重要工作仍是画画。1973年,劳继雄被派往西安,复制唐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壁画。这真是难逢的机会,看了唐代壁画,这位“农民画家”眼界大开,加之动手临摹,从此才理解什么样的画才叫画,怎样画才能称之为画画。
接着,劳继雄又有一次接受中国古代书画洗礼的机会,那就是被派去文物仓库,清理抄家书画。那些从收藏者家中抄来的书画,有卷轴,有册页,有手卷,有扇面,有的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里,有的没有任何包裹,只用绳子捆扎,堆积如山。劳继雄随着博物馆的老文物工作者来到这里,清理、登记,按画家的名字区别档次。每天要看书画几百件,有时要看上千件。他从来没有想过,中国会有这样多的画家,又画了这样多的画。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生活时,说:“那时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分辨书画的真真假假,如饥似渴,不仅熟悉了一大批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似乎同时是读了一部用字画写成的中国绘画史。”这无论是对他学书画鉴定或者提高绘画的艺术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为了研究石涛的绘画艺术,劳继雄又跟随博物馆老专家郑为,循着石涛的画迹,去黄山脚下的屯溪、歙县、太平、宣城,翻山越岭,到了双塔寺,他感到身临其境的山水如同石涛的一幅幅画展现在眼前。有了对皖南真山真水的体验,再来鉴赏石涛的作品,他感到两者的生命气息脉脉相通。
……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