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志

胡传志

中文名 胡传志
出生日期 1964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胡传志,现任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筹)副会长, 中国韵文学会理事兼诗学分会秘书长,中国 元好问学会理事。

著作

  《金代文学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金代文学研究》(增订 繁体字本)(台湾学海出版社,2002年出版)   《 柳永集》(注评,与 袁茹合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

论文

  《金代文学特征论》* (《 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中州集>的流传的影响》*(《 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苏学盛于北”的历史考察》( 《 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   《元好问<唐诗鼓吹>与金末元初的宗唐诗风》(《 文学评论丛刊》,第2卷第1期)   《辽金文学与民族关系》( 《 光明日报》,2003年1月29日)   《古代北方民族政权与辽金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论金初作家蔡松年》*(《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金代 文学研究百年回顾》*( 《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2期)   《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的有关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李纯甫考论》*(《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   《论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   《金末文学观念的纷争 》( 《 东方丛刊》,2001年第4期)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现实指向》( 《文史知识》,1999年第7期)   《<中州集> 研究》( 《文献》,1995年第1期)   《读<归潜志>校点本献疑》(《 书品》,1999年第5期)   《<中州集>文化意义再评价》(《 晋阳学刊》,1994年第2期)   《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 《 晋阳学刊》,1996年第1期)   《“切切秋虫万古情”辩 》(《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   《元好问诗论的阶段性特征》*(《晋阳学刊》,1999年第6期)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戏作性质》(《晋阳学刊》,2002年第4期)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辩释六题》(《 中国诗学》,第5辑)   《<诗经>兴象原型例探》( 《文学研究》,第4辑)   《西汉文人地位与西汉文学的变迁》(《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稼轩师承关系与词学渊源》*(《安徽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豪放词四论》(《安徽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论诚斋体在金代的际遇》*(《安徽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   《陆游笔下的北方及相关问题》(《 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2期)   《<全宋诗>补正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中州集>的编纂过程和编纂体例》( 《 山西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中州集>的文献错误 》(《 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3期)   《浅索王安石从政治家向诗人转变的轨迹》(《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45辑)   《 王荆公年谱考略》纠谬拾遗 》(《 抚州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三议》(《 学语文》,1998年第1期)   《对美的爱恋》(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3期)   《靖康之难中的女性》(《 人民政协报》,2001年10月23日)   《半世情缘 千秋事业》( 《 人民政协报》,2002年7月9日)   《南宋文化对北方的辐射》(《人民政法报》2004年6月14日)   注:加*的文章被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转载。

获得荣誉

  2001年10月,《金代文学研究》获安徽省第五届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安徽省图书奖三等奖。   1999年获 安徽师范大学“皖泰”教师教学二等奖。   199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被安徽省委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