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相随”除了要做好“外三合”,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的相随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上下相随、气与劲合”。只有内外的相随,才能达到“手到、足到、意到、气到、劲到”,一到俱到的境界。才能做到节节贯穿、连贯圆活。要做到这些,先要把拳式的每个动作的分解到定势,过程到结果的每个姿势都按照杨澄甫:“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的要领去仔细揣摩,悟其中之道。
“上下相随”说到底就是一个对称协调的关系。练太极拳要达到“上下相随、连贯圆活”,必须具有对称协调的内在质量,才不置于空洞无物,徒具形式。太极拳对称协调的内在规律,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1).意欲向上,必先寓下。(2).意欲向左,必先右去。(3)前去之中,必有后撑。(4).上下左右,相系相系。(5).对拉拔长,曲中求直。由于太极拳的练法极其细微和深奥,修炼者必须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求得。“进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仔细留心向推求,得来不觉费功夫”。否则,久练不得其奥妙,到头来只能是耗时、费力无收获。
要做到节节贯串,不论虚实变化,起承开合都要相互衔接,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动作的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动作只有连贯、均匀才能做到轻灵、贯串。要按“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处处注意用意念引导动作,为了达到一动全动,节节贯串,要以腰脊为中心。此外,动作要注意连贯、圆活、柔和。必须着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串。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势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