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关注传统建筑20余年,考察过无数江南江北古建筑,著述出版过《中国古民居木雕》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以“确实引起我的震撼”来形容所见,“大舜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杰作,虞舜宗祠的建筑和雕刻,亦称得上是全国一流,江南翘楚。”
优秀文化的精品工程
2008年6月,市委、市政府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建设项目——大舜庙重建工程破土动工,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大舜庙辉煌即将重现,目前正在进行内部陈设和场外景观绿化建设。作为我市首个由政府主导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曹娥景区一期项目的核心工程,大舜庙建设承载着虞舜文化和孝德文化的延续重任,其建设定位是建成为传承弘扬上虞优秀文化的精品工程。
徐华铛作为上虞风景旅游局艺术顾问,曾经不只一次来过大舜庙,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他说:大舜庙依山体而建,整个建筑宏浑敦厚,气势雄伟,实属中国休闲旅游精品;大舜庙又与曹娥庙相呼应,一个是二十四孝男孝之首,一个是女孝之首,凸显了上虞深厚的孝文化内涵,对于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上虞孝德文化,发挥上虞旅游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舜庙凝聚了众多艺术大家的智慧,近十位大师级人物亲自策划设计指导。整个建筑由中国著名古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设计,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先生专门为大舜庙建设敲定两汉风格,中国美院著名雕塑大师潘锡柔先生设计制作大舜雕像,中国铜装饰艺术大师朱炳仁指导铜装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主持木雕……全国木雕状元、金奖牛腿获得者夏浪等数百位能工巧匠在这里留下精美绝伦的作品,最终成就了大舜庙这一旷世杰作。
远古和现代审美的融合
虞舜,名重华,被人们尊为中国古代贤明帝王。上虞作为虞舜的出生地,除了史料记载外,更有虹漾村、象田、石棚、舜井、舜江、大舜庙、舜桥等众多舜迹遗存。据介绍,早在夏朝,上虞就有了大舜庙。然而,随着昔日大舜庙的湮没,重建大舜庙成为上虞民众多年的企盼之一,更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重点之一,而今,古朴雄浑的大舜庙已出现在市民眼前,并将于明年开放。
负责大舜庙建设的虞舜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张俊杰缓缓揭开大舜庙的神秘面纱。他介绍说,大舜庙殿宇分别由山门、配殿、大舜殿所组成,所有的屋面没有瓦片,而是选用福建的花岗岩铺装而成,显得更加粗犷、厚重。大舜庙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三雕:地雕、铜雕、木雕。第一雕是地雕,山门广场上五块古朴、精美的青石地雕,依次是岩画、彩陶、青铜器、玉器、漆器,五幅地雕看似简单,却展现了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程和每一次进步的坚实基础。
大舜庙的第二雕即为铜雕,抬头看大舜庙屋脊,一些青铜角兽呈现出鸟类的样子,这些鸟的头部都朝向屋顶的脊兽,寓意百鸟朝凤。大舜庙内的铜雕、地雕、木雕堪称国内一绝,其石料全部采用福州、浙江、安徽等地的上乘石料,木雕采用国内及进口花梨木等高档优质木材,所用材质之一流,集聚行家之上乘,都是国内其他寺庙所无法相比的。
徐华铛说,大舜庙的设计者大胆地在秦汉风格建筑上使用了铜这种现代装饰元素,既突出了远古时代的粗犷古朴之美,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是一种极好的融合。
虞舜宗祠就该如此大气典雅
出了大舜殿,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大殿后就是祭祀广场。拾阶而上,就是虞舜宗祠。大舜庙殿宇与虞舜宗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大舜庙的建筑风格立足于秦汉时期,以石结构为主,体量宏浑敦厚粗犷;虞舜宗祠的建筑风格立足于明清时期,以砖木结构为主,典雅精致,装饰华丽。这两种建筑风格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情趣,通过虞舜文化的主体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从雕刻装饰艺术来看,大舜庙和虞舜宗祠又有明显的差异,大舜庙以石雕和铜雕为主,运用了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装饰纹样,饕餮图案、谷纹图案、龙纹图案,以及秦汉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都有机而得体地融合到大舜庙的建筑中,使粗犷厚重的石块结构显示出几分轻巧灵动。而虞舜宗祠则以木雕为主,运用了明清特别是清代的装饰纹样,大多是吉祥题材的纹饰。中心装饰则围绕着孝文化而展开,不管是以浮雕为主的格扇涤环板,还是以圆雕为主的牛腿,均蕴含着孝文化的故事内容。
“虞舜宗祠就该如此大气典雅。” 徐华铛认为虞舜宗祠无论是容量还是气势都是超前的,特别是作为三雕之一的木雕,雕工精晰流畅,选型准确生动,细部刻画得体传神,真是美不胜收。
专家声音
国内旅游策划大师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在观看大舜庙后,发出由衷感叹:“你们创造了新的历史文化遗产。”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贺中令对大舜庙也赞叹有加:大舜庙是国内一流的文化工程。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盛扬如此评说大舜庙:大气恢弘、原始古朴,确是传世经典。
清楚地记得,曹娥景区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开工暨大舜庙重建奠基典礼是在07年12月30日举行的。至今已历时一年有半了,前些日子在新闻中看到了舜耕公园一期初显英姿,大舜庙重建进展顺利的消息,着实撩得我心动。乘着周日休假,就与妻子-起驱车直奔凤凰山下。
当我们的双脚-踏入凤凰山这片宽广的山野, 不经意间,就巳开始翻阅历史,经受一番远古文明的重温和新读。
上虞,是以舜、禹、古越等为代表的部落文化的重要衍生地,其地名来源就与上古虞舜帝有关。
舜,亦称虞舜,姓姚,名重华。舜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系秦末前14位圣人之一。古籍上关于舜的出身地的传说有好几种,其中之一传说舜的母亲握登。舜生于上虞姚墟,所以就姓姚。上虞西南20公里有以舜母命名的握登山,山顶建有握登舜母庙。”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注中说:“舜生于虹 。”这里所说的“虹 ”,便在上虞,迄今上虞上浦镇上浦闸旁边的就有一个虹村。另据史籍记载,也有多处虞舜与上虞的故事。《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古通虞)乐,故曰上虞。”《辞源》亦记载:“上虞今县名,地名虞宾,舜避丹朱于此。”
舜是孝、德的化身,以“事亲至孝”的舜帝,恪尽孝道,名列“二十四孝”男孝之首。舜一生中创造了以“家庭和美”为主的家庭伦理道德;以“助人为乐,邻里相亲”为主的社会道德;以“诚实守信,敬业求精”为主的职业道德;以“勤政爱民、选贤任能、广开言路、天下为公”为主的政治道德。虞舜所处时期,人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讲得颂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育。曾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舜年尧日欢乐无比的赞颂从此流行。
大舜的美德流传百世,几千年来,虞舜精神一直是上虞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虞舜,上虞人民曾经在秀丽的曹娥江畔,构建过一座富丽堂皇的大舜庙。大舜庙有“三宝”,即重华石,舜井,戏台。《舜帝庙志》载:始于夏朝,其为浙江两大祀庙之一(另一为绍兴禹庙)舜庙占地:开间五间约23米,纵深约100米,分三进:一进为圣殿;二进为太祖殿;三进为四岳殿;每一进各有一个戏台,山门内有荷花池和石桥,庙前有重华石击之有声,还有舜河、百官桥;庙内有石雕、砖雕、木雕、浮雕,飞檐龙顶等能工巧匠之绝作;庙北有舜井,东西各一,均有涌泉。
大舜庙建成后,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人民便会在舜帝庙通晓达旦,演出地方戏曲,演奏民间音乐,歌舞升平。同时也引来了诸多文人墨客,书写了著名的诗词和文章。有的在舜帝庙作了楹联、匾额,有的成了传世之作,供后人飨用。陆游(南宋)《舜庙怀古》云:“云断苍梧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江山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千年回首消磨尽,输与渔舟送落晖。”此诗就作为舜帝庙的楹联石刻。
大舜庙是上虞标志性的文物遗存,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庙宇先在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机轰炸,建国后又被拆除,昔日的大舜庙已经湮没。但虞舜的遗迹如舜庙遗址、龙山脚下的舜井、百官镇北的百官桥以及百官之外的大小舜江、舜山、陶灶、渔浦湖、象山村、虹漾村等等仍遍布全境。
历史需要虞舜、时代需要虞舜。现在,家乡建设舜耕公园,重建大舜庙正是传承虞舜精神,弘扬虞舜文化所需;也是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之举。
建设中的舜耕公园为曹娥景区主景之一,以舜耕群雕、大舜庙及舜桥、舜井为主要景点,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历史,渲染舜帝以孝为先,勤政为民的辉煌一生。
舜耕公园,坐落于城区西南曹娥街道的凤凰山以东、曹娥江以西、外环南路以南地块,总规划面积为63.6公顷。站在舜耕公园门口,入口处竖有好大一柱巨石,取名为“鹊来石”。正面“曹娥景区”四个大字为韩美林所书。树这块“鹊来石”是有寓意的。大家知道,大舜是个勤政爱民、知人善用、兼洁奉公、躬行禅让制度的人,不仅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受到孔子、孟子等儒家开山大师的推崇,所谓“仲尼祖述尧舜”,“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当时有个舜耕历山的传说,舜孝敬仁爱,感动上天,在他耕山种田时,上天派使大象为之替耕,飞鸟为之代耘,有凤来仪,喜鹊来贺,此石就是传说中喜鹊嘴拾及来,为大舜帝勤作奋进的壮举感动上苍而贺的。
入得园内,沿着景区内人工溪滩旁宽阔的石阶而上,远远望去,一大象群迎面而来,心想这肯定是《舜耕群雕》了。慢慢走近,但见群象或昂首伸鼻,或卷鼻抚地,或蓄力躬身。最可爱的要数几只活泼的小象了,跟在母象旁伸着长长的鼻子,在空中调皮地挥舞。当规模宏大的舜耕群雕显现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艺术的匠心独具,更惊叹作者那巨大的手笔!
《舜耕群雕》由中国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展示着大象上巍峨的舜,手执日月星辰,披星戴月指引着象群排着整齐的队伍出耕的恢宏场面,同时还影射和歌颂舜帝辛勤劳作、以民为先的精神。
据悉,整个《舜耕群雕》是采用北京房山芝麻白花岗石,共采石1万1千多吨,制成成品料1251块,最大块重5吨,总净重量1600余吨,投入运料车辆3666/次,艺术工匠650余人,耗时一年才完功的,整个群雕全长68.25米,高27米,总重约400余吨,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规模的石雕群,堪称“亚洲之最”,也是上虞一尊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我们在《舜耕群雕》前驻足,仰望。巍峨的舜披星戴月,感觉他不曾离我们远去,似乎一直就在我们面前。我想,不曾离我们远去的其实是传诵千古的虞舜精神!
我们继续挪移着脚步往《舜耕群雕》的右侧前行,眼前就纷呈一幅总面积达210平方米的大型浮雕---“大舜”。展现在我们眸前的浮雕上面刻有800余文字,叙说了“舜,上虞人”、“舜耕”、“象田”等有关舜帝的美丽传说。在仔细拜读了浮雕上关于舜帝美丽传说的文字后,我与妻子又来到了大舜庙的重建工地。由于工程尚在建设之中,游人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无奈只能在远处遥望。
好在建设工地现场设有工程简介,得知大舜庙主体工程于08年6月8日破土动工。工程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设计,杭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整体建筑由大舜庙、虞舜宗祠,重华寺、天下第一斋,以及古运河整治等组成,整个工程计划于2010年之前完成。
站在凤凰山上,沐浴着自然清新的空气,感受蓝天白云下的秀美山峰,目光越过山岙,投射到正在重建的大舜庙上。但见大舜庙的大舜殿、门楼已结顶。微暧的山风吹醒了我的沉思,恍有所悟。感觉不远的来日大舜庙的文化内涵将在这里得以重现。不是吗?一段抹不去的文化历史,开创了远古的文明,让后人在敬仰之中,无凝会感受到一种自豪。
今天我们虽不能走近大舜庙,但我与妻子以怀慕之心相祭,拜谒舜帝,虔诚地完成了心的祭奠。
站在凤凰山上,遥望大舜庙,我似乎巳清晰地感觉到虞舜精神的力量一直存在着,薪火连绵;一直积累着,代代传承。是虞舜精神给这块土地蕴藏了无穷而深远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人们独特的人文个性和品格;也正是在虞舜精神的牵引下,数千年来,这里群星璀璨,贤人辈出。王充著《论衡》、曹娥投江寻父、孟尝“合浦珠还”、谢安东山再起、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李光面叱奸相秦桧、“上虞四谏”冒死弹劾严嵩、倪元璐舍生取义、方志学家章学诚著述《文史通义》……
青山一脉,碧水泱泱,舜帝遗风,山高水长。在今天这个初夏暧阳的日子,我与妻子有幸能在凤凰山上翻阅这历史厚重的一页,接受远古文明的洗礼,着实令我们舒心惬意。
等待在2010年的某一天,我和妻子定会走入大舜庙,拜谒舜帝!相信届时重建后的大舜庙必将为上虞深厚的文化底蕴添上一道亮丽的色彩,远古的半部文明史也将在这里浓缩!
据当地一位老者告知:农历九月廿七是大舜的诞生日。旧时的上虞,大舜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持香拈烛,前来朝拜舜灵,祈福纳祥。今天是10月23日,正好是农历九月廿七。笔者看到,在大舜庙内香烟缭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曹娥景区将于今年10月22日至24日恢复大舜庙会活动,通过举办大舜庙会,塑造“大舜庙会”旅游品牌,促进上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据悉,大舜庙会举办期间,将举行首届上虞十大道德模范事迹展览和民间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