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区。
学校拥有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开设43个本科专业和包括上虞分院在内的19个二级学院,以及省电大绍兴分校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近1万人,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73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7人,副高职称教师305人,双聘院士8人。校园占地面积104公顷,校舍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另有本部规划发展用地110公顷。图书馆藏书238万册,还建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21个实验室。
地理环境:
分院地处绍兴市高新技术园区,曹娥江畔,位于上三、杭甬高速、绍嘉跨海大桥交汇处,交通便利。分院占地145亩,校舍标准化,建筑面积达4.4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率达60%以上,校内有10余亩的自然湖,湖边绿树成荫,是理想的学习生活场所。
教学设施:
分院图书馆藏书近16万册,建有服装剪裁、电子钢琴等多个专业实验实习室、配备有1个占地百余平方的舞蹈室、5个语音室、8个计算机房、26个多媒体教室、78个钢琴训练室、178架钢琴;另外,还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自动广播系统和安全报警系统等。教学配套设备齐全、先进,总投资约1500万。
师资队伍:
分院通过外聘及对现有教师培训等方式,努力培养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兼职比例合理的、“双师结构”的人才阶梯队伍。分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58人,专任教师12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4人,硕士37人。还长期聘有1名博导和1名外籍教师。另外,还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和实践专家。
专业设置:
分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根本、以品德教育为首要、以技能训练为主线,面向岗位需要办学。目前分院下设英语系、艺术系、中文系、数学系、学前教育系五个系,拥有商务英语、英语教育、艺术设计、学前教育、文秘、计算机应用、体育服务与管理七个高职专业和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两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又分为环艺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三个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又分为侧音乐教育、侧美术教育、侧卫生与健康教育三个方向。
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除校内的专业实习实验室外,分院还与各类相关学校、幼儿园、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院依托这些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技能训练方面,将实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职业教育名副其实。
第一阶段初创期(解放前)
1941年3月,上虞县政府遵照浙江省教育厅1941年3月24日发布的(1888)号指令,改上虞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为“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办学地为原县政府所在地丰惠,张革任校长。
1942年,校长张革离任,附读位于岭南泰岳寺的同样为避战乱南迁的春晖中学,春晖中学校长徐如源任简师校务主任。
1944年5月,择址章镇宝勤乡(今张溪)凉泉寺修建校舍,县长陈敏书兼任校长。
1945年秋,抗战胜利,学校迁入白马湖畔,附设于春晖中学内。
1946年春,简师重返县城丰惠,择西南门长者山下六和寺为校址,由县长周力山兼任校长。
1949年5月份,上虞解放。县政府委派许惠霖接管简师,改办上虞县初级中学(今丰惠中学)。
第二阶段恢复期(解放后至文革前)
1959年5月,恢复办学,更名为“浙江省上虞师范学校”,校址为百官镇孔山脚下。陈维孔任副校长。
1960年,学校成立党支部,谢绍耆任书记。
1962年9月,奉省教育厅指示,学校停办。
第三阶段发展期(文革后至并入绍兴文理学院)
1974年夏,设立绍兴师范学校上虞教学点,黄辉任校长。
1976年8月,改办绍兴师范学校上虞分校。
1978年6月,批准在百官镇新建路原百官镇中校址新办“浙江省上虞师范学校”,黄辉任支部书记兼校长。
1983年,洪茂根任校长,1984年,钱滋大任党支部书记,李尔源任校长。
1999年7月,上虞师范与嵊县师范合并。
2000年12月,上虞师范学校整体并入绍兴文理学院,成立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由唐和祥任院长,李尔源任党委书记。
第四阶段转型期(并入绍兴文理学院后)
2003年,学校在和畅堂校区成立初等教育学院,实行与上虞分院两块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2007年3月,成立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由原上虞分院独立管理的初等教育学院和原教育系合并组建,下设办公室、小学教育系和教育心理系。唐和祥兼任党总支书记。
2007年10月,唐和祥离任,柳国庆接任上虞分院党委书记兼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