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故居

吴稚晖故居

中文名 吴稚晖故居
建筑面积 65平方米左右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吴稚晖(1865—1953),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原名眺,又名敬恒,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武进雪堰镇。

故居简介

常州武进(阳湖)县雪堰桥鎭雪南街中段故居,为其出生地。

吴稚晖故居吴稚晖故居

2001年春,台湾的故乡人士周振华、储福兴、陈凌海等发起重修吴稚晖故居,后经旅台武进同乡陈凌海、曹仲植、储福兴、吴汉松、周振华、吴漪曼、程凯、吴永恒等捐赠建筑经费,雪堰鎭政府张爱华与常州市文化局童方云的支持,乃得整建完成[2]。修葺一新的故居为坐西朝东的三开间平房,内部主要陈列吴稚晖先生的照片、资料及后人的纪念书画等。2008年,吴稚晖故居被列入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瞻仰故居要从一条小弄堂进去,故居里陈设很简单。后墙靠壁放一张红木案几,案几上安放着吴稚晖先生照片和半身铜像。铜像高80厘米,塑造了吴稚晖的晚年形象,身着中式对襟布衫,面容凝重。这尊铜像是吴老去世之后,蒋介石亲自监制的。

故居内饰(部分)故居内饰(部分)

故居的墙上挂着多幅怀念、追思吴稚晖先生的书画、对联。其中徐悲鸿为吴稚晖画的半身像两侧是吴稚晖侄子吴庆余写的对联:发明注音字母统一祖国语言,提倡科教兴邦负责勤工俭学。这幅对联点明了吴稚晖先生一生做的两件最具历史功绩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1913年担任中国教育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席,主持制订注音字母;1918年编著出版6000余字的《国音字典》。其推广的国语注音字母,经逐步修正,成为今日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

跪母石跪母石吴稚晖故居内还陈列着“跪母石”遗物。

稚晖6岁时,母亲邹氏病危,小稚晖跪在房前天井内阶沿石上大声哭喊:“老天爷救命!菩萨救命!祖宗救命!救救我妈妈的性命!”然而三遍哭喊未完,母亲已气绝身亡。直到晚年,吴稚晖一再向小辈提及此事,要以此石为“跪母石”,以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3]

阳光透过木格玻璃窗洒进屋内,街后直通太湖的雅浦河百年如一日静静流淌。在雪堰的历史与今天,这样生活简朴、反馈社会的实业家有许多。而追随着吴稚晖脚步的两岸人士,也正是被他所代表的这样一种地方精神而打动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