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寄(1856-1921),字敬山,于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在常州临川里屠宅(今毁)。光绪十一年(1885)考中举人后,到江西、湖北等地襄理学务。光绪十四年(1888)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到广州, 任广雅书局校阅兼广东舆地局总纂。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后,踏上了10 多年的坎坷仕途。曾任浙江淳安知县、工部主事、黑龙江舆地局总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正教习、奉天大学堂总教习、南通国文专修馆馆长,工作之余悉心钻研蒙古史。宣统二年(1910)返回故里,回乡不久便爆发辛亥革命,光复后,他被选为常州首任民政长。1913年袁世凯篡政, 他愤而辞职,坦言:"我年近花甲,世间禄位,久已视同浮云!"在此继续从事《蒙兀儿史记》的写作,终使一代名著问世。1917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国史馆总纂,之后经常往返京、常间。1920年返回常州,又历任武进县水利总董、武进红十字会会长等职,并继续研究蒙古史。
屠寄故居原位于常州市麻巷58号。
宅第老主人吴光悦是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在京曾任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后外放为官,先任宁国府知府,最高官至江西巡抚(从二品官)。清代尊称巡抚为"中丞",其宅因而得名。府第共5进,每36间,后面还有占地近5亩的花园,总占地面积近8亩。每进屋依次前低后高,寓"步步高升"之意。第四、五进,灰墙围隔,中嵌砖刻雕花门楼,形成一独立格局。一位辛亥革命时在常州地区曾风云一时的学^屠寄,晚年便寓居在此10多年,著成《蒙兀儿史记》160卷,纠正了《元史》的众多错误,奠定了其在中国史学界的大家地位。
屠寄故居系他于宣统二年(1910)返回故里后,临川里老宅已不适宜他居住、写作,当时又未新建住宅,遂赁居麻巷吴光悦府第(俗称"吴氏中丞第")后部房屋作居宅。此处南临麻巷,北通白马三司徒巷,东西邻均为民宅。屠寄故居坐北朝南,为三开间清代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南首开二门,进门为天井用作通道,天井西首房间即屠寄故居。其北首原有花园已毁废。因屠寄故居位于"吴氏中丞第"中部,"二门"一关闭可自成院落,屋宇保存了清代府邸建筑的风貌。1921年秋, 屠寄在吴氏中丞第病逝。清宣统年间,东首部分房屋易主,归刘氏所有。据1937年武进县地图籍,东首房屋业主除刘鸣皋外,还有吴泳笙、马坤大、金国兴等。西首房屋为吴季声(生)所有。1987年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至2006年,因中医院扩建,吴氏中丞第建筑群整体移建至新北区薛家镇市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