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

白银

中文名 白银
主要民族 回族、满族、藏族等
外文名 BaiyinCity
别名 铜城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中部
气候类型 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下辖地区 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行政代码 620400
方言 兰银官话、中原官话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7919元(2021年)
邮政编码 730900
地区生产总值 571.02亿元(2021年)
市长 张延保
高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美丽的白银美丽的白银(21)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西汉元鼎三年,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是为境内建县之始。祖历县故址在靖远县城西红咀村,鹑阴县故址在平川区旱坪川西。元鼎六年,景泰县境内置媪围县,隶武威郡,故址即景泰县芦阳镇东5华里吊沟故城。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西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苑川迁居麦田。

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

晋太元元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

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晋义熙五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西魏大统十三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改会州为会宁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隋开皇元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

唐开元四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

唐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改会宁郡为会州。广德元年会州陷于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雍熙二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明道元年,西夏兵南下,吐蕃败走,市境悉为西夏属地。元丰四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

元符二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名会川城。

崇宁三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贞佑四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兴定四年西夏等闲占领会州。元光二年,金将郭虾蟆攻取会州。正大四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蒙古窝阔台汗八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汗国属地。

元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至元七年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归固原州管辖。洪武十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县治迁于今址,隶巩昌府。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靖虏卫,隶陕西都司。改迭烈逊巡检司隶靖虏卫。明中叶百余年,市境黄河以西为蒙古鞑靼部所居。万历二十六年,抚臣田乐用兵河西,鞑靼各部远徙。景泰县境之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等地隶靖虏卫。红水、永泰、宽沟、镇虏等地属临洮府。

清顺治元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乾隆三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道光后复驻宽沟。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秦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民国元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民国2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16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民国22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1949年8月、9月,会宁、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1956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1956年6月,成立白银市。

1958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1958年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1958年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1960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白银市下辖2个区、3个县。[7]

区划详情

2个区:白银区、平川区。

3个县: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7]

甘肃省白银市行政区划
区/县 面积/k㎡ 人口/人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市辖区 白银区 1372 294400 730900 天津路
平川区 2106 192398 730913 兴平路街道
辖县 靖远县 5809 454925 730600 乌兰镇
会宁县 6439 541273 730700 会师镇
景泰县 5483 225755 730400 一条山镇
注:本表来源于白银市人民政府网站。

自然环境

甘肃省白银市行政区划
区/县 面积/k㎡ 人口/人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市辖区 白银区 1372 294400 730900 天津路
平川区 2106 192398 730913 兴平路街道
辖县 靖远县 5809 454925 730600 乌兰镇
会宁县 6439 541273 730700 会师镇
景泰县 5483 225755 730400 一条山镇
注:本表来源于白银市人民政府网站。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2)白银市地处东经103'—105',北纬35'—37',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带。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西吉县接壤,东南与平凉地区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通渭县、定西县为界,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与武威地区天祝、古浪县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连接。[8]

白银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

气候特征

白银市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呈桃叶形狭长状,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将增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海拨在1275—3321米之间。

自然资源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白银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矿藏资源

水资源

有色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钴、金、银等,另外还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沸石、重晶石等。且矿石质量好,共生丰富的稀有贵金属30多种。煤炭储量15亿吨,石膏储量2亿吨,石灰石储量10亿多吨。[9]

动物资源

黄河流经白银市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白银市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约有21目47科140种,两栖类1目3科4种,爬行类2目5科10种,鸟类12目24科24种,哺乳类6目15科4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2种,甘肃省重点保护的33种,其中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研究价值的10种;天敌昆虫资源9目23科57种。家禽主要为猪、羊、牛、马、驴、骆驼、鸡、鸭、鹅、兔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鹿、黄羊、狍子、獾猪、狼、狐狸、野兔、野鸡等。

人口

白银市树种资源共有43科78属31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32科65属100多种,主要果品树种15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沙冬青3种。天然分布最多的为云杉、油松、白桦、山杨及杜鹃、丁香、虎榛子、子、锦鸡儿、红柳等灌木。人工栽培的用材防护林树种主要为杨、柳、榆、杏、沙枣、刺槐、臭椿、国槐、油松、云杉、落叶松等树种;薪炭林树种主要为柠条、毛条、沙棘、红柳、花棒、梭梭等,经济林树种主要为苹果、梨、杏、枣、桃、葡萄等。植物资源主要为小麦、玉米、水稻、洋芋、扁豆、大豆、黄豆、绿豆、黑豆、谷、糜、高粱、麻、莜麦、荞麦及十多种油料作物和啤酒大麦等;除此之外,尚有数百种野生植物,其中药材有39科92属115种。

政治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7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69%,比上年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4万人,出生率为9.56‰;死亡人口1.29万人,死亡率为8.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4]

民族

白银市是一个多民族的散杂居地区。有回、满、藏等31个少数民族,人口31017人,占白银市总人数的1.8%。其中穆斯林人口27940人,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等6个少数民族成分,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全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6个街道居委会、22个乡镇、63个村、215个社。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杨建武[5]
市委副书记 张延保[10][11]、惠强[12]
秘书长 张清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奋吉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蒙占元、郝平英(女)、刘鹏江[13]
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何继先[14]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张延保[15][6]
副市长 杜健棠、陈吉勇、李敏娜、[16]贾志升、刘长发、冯汉颋[17]
秘书长 张明玺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政协主席 齐永刚
政协副主席 薛香玲、常升文、王科健、杨万军、顾克伟
政协秘书长 闫志雄[18]

以上资料来源[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综述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杨建武[5]
市委副书记 张延保[10][11]、惠强[12]
秘书长 张清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人大常委会主任 宋奋吉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蒙占元、郝平英(女)、刘鹏江[13]
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何继先[14]

第二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张延保[15][6]
副市长 杜健棠、陈吉勇、李敏娜、[16]贾志升、刘长发、冯汉颋[17]
秘书长 张明玺

第三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政协主席 齐永刚
政协副主席 薛香玲、常升文、王科健、杨万军、顾克伟
政协秘书长 闫志雄[18]

文化

历史文化

白银市白银市2021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1.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4.23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7.67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9.1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9.91:34.00:46.09调整为18.25:38.12:43.6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919元,比上年增长9.5%。

2021年,全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16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89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7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44万人,创劳务收入73.85亿元。

2021年,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0.1%。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1%,居住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持平,衣着类下跌1.8%,食品烟酒类下跌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跌0.9%。[4]

名优特产

2021年,全年全市完成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68.89万亩,比上年增长0.7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6.49万亩,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29.58万亩,增长10.12%;油料种植面积38.23万亩,下降1.17%;中药材种植面积34.84万亩,下降1.44%。

2021年,粮食总产量96.75万吨,下降2.18%。其中:夏粮17.56万吨,增长0.35%;秋粮79.19万吨,下降2.72%。粮食平均亩产244公斤。

2021年,蔬菜产量129.78万吨,增长8.14%。瓜类产量111.99万吨,增长24.48%。水果产量16.79万吨,增长7.60%。油料产量4万吨,下降13.18%。中药材产量10.30万吨,下降1.30%,其中:枸杞产量3.51万吨,下降5.50%。

2021年,年末全市牛存栏15.93万头,增长16.50%,牛出栏9.08万头,增长12.31%;驴存栏6.42万头,下降1.28%,驴出栏1.89万头,下降7.09%;猪存栏81.34万头,增长10.80%,猪出栏109.03万头,增长30%;羊存栏220.99万只,增长11.30%,羊出栏239.06万只,增长20.65%;家禽存栏654.95万只,增长12.50%,家禽出栏430.23万只,增长14.98%。肉类总产量13.62万吨,增长31.60%。奶产量3.7万吨,增长9.79%。鲜蛋产量1.91万吨,增长0.58%。水产品产量1515吨,增长3.08%。

2021年,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14万千瓦,水窖38.36万眼,水平梯田260.27万亩,新增0.9万亩。年末拥有拖拉机76803台,联合收获机866台,农用水泵14840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5.02万吨,农村用电量6.05亿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8.56万亩,当年新增8.25万亩。[4]

交通

工业

白银市开发区白银市开发区2021年,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7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3.9%,股份制企业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81.8%。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10.1%,省属企业增长7.9%,县区属企业增长26.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8.8%,重工业增长11.8%。从主导行业看,有色行业增长13.3%,煤炭行业增长2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化工行业增长25.9%。

2021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实现税金总额23.17亿元,增长6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0.69元,比上年增长2.63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3%。

建筑业

2021年,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6家,比上年末增加11家。[4]

铁路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3.1%;金融业增加值41.05亿元,下降0.3%;房地产业增加值26.39亿元,增长4.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16.05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38%。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亿元,增长22.2%;乡村37.33亿元,增长2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14.99亿元,增长30.5%;商品零售实现186.94亿元,增长21.6%。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4%,烟酒类增长48.5%,日用品类增长63.7%,中西药品类增长12.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6%,汽车类增长17.6%。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64.1%。

2021年,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7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出口5.93亿元,下降0.3%;进口72.09亿元,增长20.8%。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1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7.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1.1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0.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37%。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完成投资增长6.22%;地方完成投资增长12.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4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

2021年,全年全市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4.8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2.92%,制造业投资增长39.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27.5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2.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7.53%。

2021年,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4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67%。房屋施工面积650.05万平方米,增长25.9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53.33万平方米,增长21.98%。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173.18万平方米,增长4.5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96.81万平方米,下降17.63%。房屋竣工面积105万平方米,增长23.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83万平方米,增长50.02%。商品房销售面积77.61万平方米,增长10.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21万平方米,增长12.69%。

2021年,全年全市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1877户,开工率100%。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0.32亿元,完成投资1.96亿元。农房抗震改造试点1476户。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8亿元,增长14.38%。其中:市级收入11.84亿元,增长26.36%;县区收入26.34亿元,增长9.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78亿元,增长1.98%。全市与民生相关的十一类支出完成174.96亿元,增长2.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5.02%。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81.74亿元,增长11.0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81.03亿元,增长1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7.78亿元,增长3.4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07.94亿元,增长3.9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59.84亿元,增长3.06%。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6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4家,人身保险公司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8亿元,下降4.88%;人身险保费收入24.44亿元,增长6.59%。全年赔付支出6.24亿元,增长15.77%,其中:财产险赔款5.23亿元,增长17%;寿险赔付1.02亿元,增长10.87%。

旅游业

2021年,全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9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24亿元,下降5.39%。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数2309人,下降31.2%。[4] 

公路

社会

白银境内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有震惊世界的露天矿大爆破,有传统工业发展的辉煌,有恢复建市后新一轮发展的转折和崛起,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道道绚丽风景,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

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使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具备各民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农业和牧业可以在一个家庭同时出现;继承和发展蒙古族、回族饮食习惯形成了餐饮名牌靖远羊羔肉;居室既有按中原习惯建造的瓦房,也有按陕北模式构筑的窑洞,还有游牧民族帐篷的痕迹。在人的性格上也同时具备善良厚道、吃苦耐劳、剽悍勇猛、友善谦让等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点。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会宁胡麻籽油、马铃薯,靖远枸杞、羊羔肉、小口大枣、黑瓜子、文冠果油、旱砂西瓜、大庙香水梨,景泰枸杞、条山梨、龙弯苹果,平川山羊肉、甜瓜等1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科学技术

2021年,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332.17万人,客运周转量2.92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481万吨,货运周转量174.02亿吨公里。

2021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0.8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7.32万辆,增长1.7%。民用轿车保有量21.06万辆,增长2.6%,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8.48万辆,增长2.3%。[4]

文化事业

白银火车站白银火车站白银南连省会兰州,东、北面与宁夏、内蒙古接壤,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白银境内有包兰、白包等干线铁路纵横穿越,位于市区西北部工农路附近的火车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兰州、西宁、银川、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的客运列车。境内有车站和停靠点29个。

体育事业

白银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公路有国道109线、312线、309线和省道靖天公路、营兰公路、海古公路及15条县级公路。白银距省会兰州69公里,白兰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正式通车。

主要高速公路
序号 路线 路段
1 G30 武威—黄羊
2 G30 老寺庙—张掖
3 G30 桥湾—西双塔
4 G30 兰州北—忠和
5 G30 石门—麦积
6 G6 兰州西站附近
7 G30 天水过境段
8 G30 白家沟大桥

医疗卫生

主要高速公路
序号 路线 路段
1 G30 武威—黄羊
2 G30 老寺庙—张掖
3 G30 桥湾—西双塔
4 G30 兰州北—忠和
5 G30 石门—麦积
6 G6 兰州西站附近
7 G30 天水过境段
8 G30 白家沟大桥

资源环境

应急管理

银凤湖银凤湖(3)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高中学校(含完全中学)26所,在校学生31543人,比上年减少634人,专任教师4438人;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110所,比上年增加1所,在校学生52402人,比上年增加1336人,专任教师6793人;小学549所(含教学点256个),比上年减少30所,在校学生118241人,比上年减少524人,专任教师10718人;幼儿园305所,在园幼儿59369人,比上年增加495人,专任教师3166人。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其中:职业高中4所,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5所,成人中专1所,中等技术学校1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中职在校学生11753人,专任教师1219人。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78人,专任教师88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96.24%,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11%。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含三校生)15738人。[4]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24家。全年登记省市科技成果54项。全市专利授权1283件,比上年增加339件。发明专利授权92件,比上年增加45件。有效发明专利490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25件。[4]

人民生活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含私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3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98个,文化馆5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9个,纪念馆5个,文化广场(含村级文化广场)614个,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749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文物保护点)1064个。全市现有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8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3%。[4] 

信息通讯

2021年,全年全市新建20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更换20个行政村(社区)超期、毁损体育健身器材;建成3个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人均场地健身面积达到2.1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660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38.3%。[4]

旅游

2021年,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12个。其中:医院21个,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05个,村卫生室73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6家,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采供血机构1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98家,健康教育机构1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335张,卫生技术人员12040人。其中,执业医师3489人,执业助理医师727人。注册护士5346人。[4] 

荣誉

2021年,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33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9.3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生活用水量0.54亿立方米,增长7%;工业用水量0.61亿立方米,增长13.32%;农业用水量8.05亿立方米,增长0.26%。

2021年,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24783公顷。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3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22天,同比减少22天。

2021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10.3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495.5万吨标准煤,增长2.17%。

2021年,全年全市平均气温为9.9℃,比上年增长0.4℃。年日照小时数2388.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32.1毫米,比上年减少36.8毫米。全市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个。

2021年,全市共有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27个,其中:省直属25个,市直属2个。  

2021年,全年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2.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4.8%;农作物成灾面积7.8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7.1%。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3%。[4]

友好城市

2021年,全年全市工矿商贸领域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起,比上年增加2起;死亡16人,比上年减少1人;受伤5人,比上年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740.85万元,比上年减少250.94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人,比上年下降11.11%。道路交通事故(十二类车辆事故)32起,比上年减少12起;死亡26人,比上年减少4人;受伤27人,比上年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1.64万元,比上年下降11.83%。火灾事故754起,比上年增加147起;未造成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60.61万元,比上年减少29.11%。[4]

词条图册

2021年,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109.13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4.2万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2.47亿元。其中,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52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7273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21.75亿元。

2021年,全年全市共有15594户、37300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55亿元;25419户、73406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19亿元。3842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1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个,社区服务站483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11个(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557个(包括农村幸福互助院),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89个。[4]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3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