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观点丛书: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未名·观点丛书: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开本 16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210192、7301210191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欧阳哲生在近二十年间围绕五四运动史的研究成果,共计八篇论文。这些论文拨开意识形态的迷雾,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回到历史现场,力图对五四运动做出符合历史原貌的客观解释。

作者简介

欧阳哲生,1962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欧阳哲生讲胡适》(北京大学出版利L2008年版)、《科学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编有:《胡适文集》(1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多种文集。

图书目录

自序
秀威版自序
壹《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以1920年至1921年《新青年》同人来往书信为中心的探讨
一、见证《新青年》转折的历史文献:同人来往书信
二、《新青年》前六卷之编辑、发行
三、陈独秀赴沪后《新青年》编辑办法之初议
四、陈独秀南下后与周氏兄弟的密切合作关系
五、《新青年》从八卷一号开始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所主控
六、过渡中的矛盾爆发:陈独秀离沪后《新青年》编辑之再议
七、一个插曲:怀疑胡适与研究系的关系
八、《新青年》的归宿:成为中共的纯理论机关刊物
结语
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一、清代朴学与新文化人的治学路径
二、以“复古解放”为先导的“价值重估”
三、传统下层文化的兴起
四、新文化人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中的历史局限
叁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
一、儒家、儒学、儒教
二、新文化运动反抗重建儒学意识形态——孔教
三、对儒家伦理的排拒与吸收
四、“五四”新文化人对儒学的学术评估
五、余论:关于传统与现代性的思考
肆蔡元培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一、对传统教育的评估
二、“教育独立”的理念
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四、教育制度转型:一个未完成的话题
伍评蔡元培的中西文化观
一、近代解决中西文化关系各种方案之评估
二、蔡元培中西文化观的取向
三、蔡元培:中西文化结合之典范
陆论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贡献
一、《新青年》的办刊定位
二、反对孔教的健将
三、力倡文化革命的观念
四、推崇法国、俄国革命
结语
柒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研究
一、胡、陈联手合作的思想基础
二、胡、陈之间的思想歧异
三、胡、陈思想的殊途同归
四、胡、陈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捌李大钊历史理论著述管窥
一、未完成的《唯物史观》讲义稿
二、《史学思想史》系统的复原
三、《史学要论》之要旨
四、唯物史观的初步运用
五、余论:李大钊历史理论成就及其影响
玖自由主义与五四传统——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一、五四话语与五四传统
二、与革命对话:胡适看五四运动
三、从胡适的叙事方式看自由主义的话语特点
拾被解释的传统——五四话语在现代中国
一、自由主义视野下的五四运动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五四运动
三、文化保守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四、五四传统:民族主义、革命、民主
附录一民主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附录二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附录三五四运动与20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附录四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五新发现的胡适秘藏《新青年》同人来往书信
手稿(16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