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物种名称】 须吸蜜鹦鹉
【又 名】 胡须吸蜜鹦鹉
【拉丁学名】 Oreopsittacus arfaki
【英文名称】 Whiskered Lorikee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 鹦形目、
鹦鹉科、
吸蜜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15到17公分不等(6到7吋)
亚种:目前共有3种已知亚种,分别为
1. Whiskered Lorikeet(Oreopsittacus a. arfaki)
2. Greater Alpine Lorikeet(Oreopsittacus a. major)
3. Southern Alpine Lorikeet(Oreopsittacus a. grandis)
简介:这种 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和头顶为红色;眼睛和鸟喙之间、脸颊为紫色,并且带有两列白色的条纹:腹胁两侧为
橘红色和红色; 尾羽内部两侧黄色,翅膀内侧覆羽红色,有一条黄色的带状横越过次要覆羽内侧;鸟喙黑色, 虹膜深棕色。母鸟的头顶为绿色。幼鸟头顶也为绿色,脸颊部分的紫色面积比较小。
胡须吸蜜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云雾弥漫的林区、森林边缘和介于2650和3650米之间连接部分开垦过的地区;偶尔也会前往1700米左右 低纬度的地区活动。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
小群体活动,生性非常活泼,时常精力充沛的在林间四处攀爬活动,在觅食的树上会聚集比较多的数量,时常和其他种类的吸蜜鹦鹉一起群聚;到了夜晚数只鸟挤在一团於树上生青苔处过夜;飞行的速度相当快,会伴随刺耳的鸣叫,非常显而易见。
【地理分布】 西伊里安(West Irian)的佛吉克普半岛(Vogelkop Peninsular)的山区。
【繁 殖】
胡须吸蜜主要以花粉、花蜜、花朵、软性水果等为食;偶尔也会前往地面上的水塘食用含有盐分的泥土。他们在野外确定时间的繁殖季不详,推估於6月开始;人工豢养的胡须吸蜜因为数量稀少,加上繁殖难度非常高,因此目前并无任何资料可以参考。
【保护级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