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镇位于 滁州市 南谯区西北、因古大柳树驿站而得名。东与 珠龙镇毗邻,南与 施集镇相连,西与定远搭界,北与 明光接壤,全镇总面积113.7平方公里,辖3个 行政村、1个 社区居委会,75个村民组。镇 政府驻地距 滁州市区33公里。
1949年10月建立 大柳乡,隶属 农场区,1950年4月农场区撤销,隶属珠龙区,1955年12月撤区并乡,大柳、三星、 曲亭三乡合并为曲亭乡。1959年属珠龙人民公社,1961年5月成立曲亭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为曲亭乡,1992年撤曲亭乡改设大柳镇,1991年政府机关驻地由曲亭街迁至大柳。
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信息显示,全镇有2998户,12850人,其中男性7068人,女性5782人,男女 性别比为55:45。居民以汉族为主, 华严庵村黄丰岭村民组350人,主要为回民,是民族村民组。由于 婚迁原因,还有苗、 傣族等少数民族。
大柳镇属丘陵地区,地处 江淮分水岭, 平均海拔高度100米左右。皖东第一高峰—— 皇甫山北将军位于大柳镇政府西南,海拔392米,耕地多为岗坡地与冲低田,土壤以 白沙土、 夜潮土、黄棕沙土为主。
境内矿产资源有 绢云母、 石英石、 石墨、 重晶石、 黄沙等,其中绢云母矿为全国不多见的稀有 非金属矿种。1992年勘探开发,首采量3000万吨。
滁菊—种植历史悠久,清光绪 《滁州志》卷二之二记载:“ 甘菊产大柳者佳谓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明清时期作为 贡菊,上世纪50年代多为药用,随着改革开放,现被世人重视开发,用于饮用、药用,其产品有 滁州贡菊、 菊花茶、 菊花酒等。
白沙花生—大柳的又一特产,年种植面积均在1000公顷以上。因白沙土壤土质好, 花生仁用作 炒货味香可口,榨油 出油率高且品质好。
萝卜— 大柳村的萝卜名声在外,当地说有“北园的萝卜、南园的菜(大 包菜)”之称,萝卜脆嫩酣甜,水份适量,生食可当水果,做成 萝卜干味正脆甜,很多大 上海人都知道大柳树的萝卜好。
旅游资源 皇甫山森林公园—(皇甫山 自然保护区)主体在大柳镇境内,位于皇甫山主峰北将军的古烽火台遗址上建起来的塔式 观火楼,耸立在青山 云海之上,游人登上塔顶,山下低丘连绵,真可谓“ 一览众山小”。清晨、傍晚登楼时,群山在云雾中,人如身处半空中,眼下是雾海茫茫,远眺炊烟缕缕,甚为可观。春夏之际,数万只白鹭居集皇甫山,青山林海中隐现斑斑白点。若有惊动“一行白鹭上青天”,甚饱眼福。因而赢来“皖东 白鹭洲”之美誉。
军事演习观礼台—( 南京军区大型 军事演习场所,可供除 海军外的多兵种综合军事演习场),为军事演习需要,建此观礼台, 移动公司在此建了移动通讯发射塔,站在此观礼台上,可一览军事演习场的全景。演习时是 军事禁区,平时若去观礼台,可回味一场大战的场景,也是旅游观光的好景点。
弥陀寺与南谯贡茶— 弥陀寺位于 皇甫山腹地,元至正无年(1341年)建。几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 日本鬼子之手,寺庙房舍是1986年重建的。弥陀寺一带山 高云低,风轻雾浓,雨水充沛,适宜茶叶生长,茶味极佳。明 《南京户部志》载:“ 成化三年(1468年)奏准,朝中代库岁用茶。……叶茶,滁州二百斤……”。 南谯州为滁州古地名,后人称“南谯贡茶”。据县级 《滁州市志》记载:“名茶南谯贡茶即产于境内弥陀寺”。现 皇甫山林场在弥陀寺前山坡上新辟茶园近百亩。
古银杏—位于 华严庵小学门前。树粗四人合抱,数枝并发, 树冠直径20余米,每年产白果200多公斤,据专家推算树龄至少500年以上。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被南京军区确定为飞机演习导航标志。 安徽电视台、 安徽电影制片厂曾在这棵古树下拍摄反映 对越自卫反击战 故事影片《 母与子》。现已被市、区列为古树保护。
皇甫山革命烈士墓—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二分院的一部分伤员在皇甫山弥陀寺疗伤。1943年日军袭击弥陀寺,伤员全部惨遭杀害,被埋此墓内(据说一个墓内 埋数人)。现无法查清烈士们姓名和职务。
全镇耕地面积2305.6公顷, 粮食产量14520吨,油料产量2850吨。可养殖面积2100公顷,水产品产量500吨, 农业总产值477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712元。
大柳镇是滁州奶业公司的 奶牛养殖点,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信息显示,奶牛发展到35头,饲养家禽16万只, 生猪1100头,山羊1500头,耕牛1978头,仅养殖业一项人均收入310多元。
林业用地2867公顷。2002年林业 产权制度改,几年来拍卖山林2533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32.5%。
非金属矿生产、林木加工7是该镇两大资源 支柱产业。从1992年开始,稀有非金属矿—— 绢云母矿被正式开发利用,现镇内有绢云母矿企业11家,成立了“ 滁州市绢云母协会”,11家企业的固定资产总投入1000多万元以上,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利税在35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不少客商来镇洽谈投资开发精加工产品,精加工后的产品可出口销往国外。
林木加工是该镇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全镇从事 木材加工的有10余家(卷材、压板、 切片、 刷把加工、包装板材加工、 矿柱加工业等)。还有粮油加工企业2家,水泥预制企业2家,大型加油站1个, 个体工商户176家。
滁(州)定(远)、(大)柳皇(甫)公路交叉穿境而过。2002年至2004年,区、镇投入200余万元,将大柳至 曲亭9公里的砂石路改造为柏油路;区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通了曲(亭)皇(甫)13公里柏油路,建区以来,村组修了九条村砂石道路,累计里程120余公里,并建立了村级 道路养护机制。2007年“ 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2.5公里,另外曲桂花等三条“村村通”工程水泥路正在建设中。
全镇共有出租面的30辆,大小客车8辆,农用运输车(自御车)7辆,大型货运车15辆,农用 手扶拖拉机2100余台,大中型农用 推土机3台,中型 收割机15台,其他类型车辆5辆。
大柳镇自建自来水厂一座,可日供水300吨,新建大柳商贸街,水泥路长500米、配套下水道1000米,安装路灯12余盏。曲亭街道的街东柏油路、街西水泥路各500米,配套建下水道2000米。
1964年建大柳邮电所,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2004年实现村民组通电话,全镇电话用户发展到2000余户,普及率65%,还架设了移动、联通通讯发射塔,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100%,全镇无盲区。
供电 1998年建电管站,2000年改为 供电所,现在职工6人,2000年开始农网改造工程, 2004年底改造完成,解决了电压不足的状况, 电损减少,电费城乡实现了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住房 全镇农民住房100%为砖瓦 混凝土结构,其中 楼房普及率达30%,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
水利 全镇现有小Ⅰ 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12座,大小 塘坝1230个,蓄水量1000万立方,基本达到了农业生产需要。
四、教育文化卫生广播
教育 1993建区以后加大教育投入,全镇有标准校舍249间,建筑面积7470平方米,教学楼8座,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现有初中一所,小学9所,幼儿园2所,小学 学前班9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800余名,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职工100余人,大专以上 文化程度的点60%以上。
文化 1969年建广播站,1970年建文化站,2000年合并为文化广播站。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比较活跃,其中农民小乐队、 农民篮球队在市、区举行的 文艺汇演、农民 篮球赛中多次获奖。2004年建成广播调频发射塔,结束了 有线广播年代,现行政村、村民组均已开通 调频广播。
1996年镇建成有线电视,可收视40多个个频道,2008年并入 南谯区宽带光纤,现在用户500余户。
卫生 有大柳、曲亭两个卫生院,20张病床,开设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放射科等五个科室,七个行政村均有卫生室。
大柳社区居委会(辖9个村民组):
桥东村民组、中街村民组、 北元村民组、平冲村民组、西街村民组、机房村民组、新庄村民组、长塘村民组、仙店村民组。
横塘村 (辖16个村民组):
周冲村民组、大山岭村民组、小王庄村民组、小坝村民组、 石灰窑村民组、烂泥冲村民组、石坝村民组、 上 大冲村民组、大平顶村民组、 南元村民组、下大冲村民组、清流寺村民组、花塘村民组、 横塘村民组、石桥村民组。
曲亭村(辖35个村民组):
街东村民组、街西村民组、猪厂村民组、王郢村民组、米咀村民组、田家户村民组、桂花村民组、汪圩村民组、大杜村民组、 许圩村民组、门坎岭村民组、阴山村民组、车水赵村民组、 张二户村民组、下祝村民组、大路村民组、瓦西村民组、大古王村民组、瓦东村民组、荷叶冲村民组、王庄村民组、 石作村民组、仓刘村民组、关塘村民组、 刘冲村民、大刀李村民组、 上庄村民组、大严村民组、下庄村民组、大陈村民组、小陈村民组、上祝村民组、北张村民组、大周村民组、岳河村民组。
华严庵村(辖15个村民组):
陶洼村民组、杨庄村民组、贾圩村民组、大胡村民组、 小庄村民组、大王村民组、彭塘村民组、七户王村民组、 韩庄村民组、山东村民组、沈塘村民组、 黄峰村民组、郝庄村民组、七里湾村民组、 清水塘村民组。
大柳种羊场、大柳林场、 皇甫山林场、北空航弹研究所、南空靶场、 南京军区 磨盘山管理处。
大柳镇位于 蓬莱市东南端,东、北分别与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古现、大季家两镇交界,南与 栖霞市藏格庄镇接壤,西同蓬莱市 大辛店镇相连,距蓬莱市区45公里。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属于丘陵山区。境内 最高山磁山,海拔518米,方圆40余里,绵延起伏,草木旺盛,风景秀丽。 大柳行镇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粮田面积2.3万亩。全镇辖32个行政村,总人口2.46万。
镇内现有 乡镇企业10家; 私营企业39家, 个体经济组织672个,二、三产业从业人数达6100余人。200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8.9亿元,其中一产收入1.6亿元;二产收入5.1亿元;三产收入2.2亿元,居民储蓄余额3.1亿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引进外资项目3个,合同 利用外资460万美元。
大柳行境内黄金资源丰富,黄金产业发达,因此有“胶东黄金之乡”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蓬莱市大柳行镇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发展区域经济纳入全镇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随着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和国内市场的的全面开放,我国 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将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面对中国入世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大柳行镇经济“跨越发展”,实现争创烟台市产业大镇发展 外向型经济的首选之路。
大柳镇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51.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2.78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该镇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通京津,南到济南,省道临南路贯穿全境,水电供应充足。全镇形成了以汽车内饰件、木器加工、纺织纱管、地毯、等行业为主的生产体系。汽车内饰件、木器加工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木器加工业异军突起,全镇拥有木器加工专业村23个,成品加工厂78家,白茬加工点3000多处, 从业人员8000多人。
大柳镇农副产品丰富,有粮棉大县之美誉,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该镇已成为全县独具特色的瓜菜、 花卉苗木种植专业镇。拥有千亩西瓜种植专业村-大郭,千亩 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村-郑庄,并建有以李满、小郭、王壕为中心的全市最大的万亩花卉苗木繁育基地。每年销售苗木1000万株。大柳镇人杰地灵, 美食文化久负盛名,全县三大名吃之首" 大柳面"以其细如粉丝、色如嫩柳、软绵有力、爽滑可口等特点名扬全国。李满 碧霞祠与 泰山碧霞祠齐名,已有百年的历史,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
宁津县大柳镇是 德州市西瓜、花卉苗木的主要生产基地,面积产量均居全市前列,生产的"京新"、"华夏新红宝"西瓜品种在全国西瓜评比会上获得部优产品。 大郭村的西瓜以甜度大,质地脆创出了名牌。
每年西瓜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产量在15000吨左右。培育的速生" 107杨"、"108杨"、"L35杨"、" 白毛杨"等苗木品种以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好评,每年育苗10000亩,销苗100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