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一步酶法,大量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在酶法合成中,用UTP代替ATP,并建立了UTP的再生系统;建立了反复补加法和 酶回收法,使酶的利用率达到最高.UDP_[4-^13C].葡萄糖首次用该法在0.5g规模上合成.总产率为69.7%.UDP-[4-^13C].葡萄糖的核磁共振(NMR)结果表明,文献报道的UDPG的^1H和^13C核磁共振谱中葡萄糖4位C的归属是错误的,从而纠正了文献中关于UDPG核磁共振谱归属中的部分错位.
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分泌的胞外杂多糖,是目前产量最高的微生物多糖之一,具有假塑性、温度和pH稳定性,以及与盐类良好的相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国外关于黄原胶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国内自70年代开始,包括菌种选育、发酵工艺研究、黄原胶理化性质探讨及其免疫学活性分析等。经查阅 资料发现,在黄原胶的合成过程中,含糖的底物需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dehydrogenase,UDPGD)的催化才能生成葡萄糖醛酸,而后者是黄原胶生物合成的前体之一。故此,我们设想以黄原胶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合成引物、扩增、克隆得到UDPGD基因,在实现大肠杆菌的表达后,再转入原黄原胶菌株,希望UDPGD酶量的增加能够带来黄原胶产量增加的正效应。文献报道UDPGD基因全长1338bp,285bp处含PstⅠ切点,740bp处含BamHⅠ切点,编码445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8432。经过实验,我们对UDPGD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