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

陈传

中文名 陈传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陈传是道家代表人物

基本信息

看到许多人将其读为陈传,但其真名为陈抟(tuán),特此引导正确资料。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抟 读音 tuán<动> (形声。从手,专声。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

主要著作

《宋史·陈抟传》称陈抟“能逆知人意”,“好读《易》”。隐居武当山时作诗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又撰有《入室还丹诗》五十首、《易龙图》《赤松子诫》(或作《赤松子八诫录》)《人伦风鉴》(或作《龟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相传他传有《无极图》《先天图》等。《全宋文》收入其数篇文章。《正统道藏》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收入其《龙图序》;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并收《易龙图》之序及数图式,可考见其易学象数思想。曾慥《道枢·观空》录其论说,又可见其观“五空”思想。

仙道历程

年少时

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自言曾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谓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入武当

因入武当山,服气辟谷,但日饮酒数杯。据北宋人文同称,他于后晋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从邛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学睡功“锁鼻术”。魏泰谓其“或一睡三年”。

陈抟本有大志,然“数举不第”,且厌五代之乱,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天福二年(937年)在蜀时,有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居华山

大约在后周或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据宋朝《国史》称,大约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再传弟子陈景元又称其与谭峭为师友。自此,其名大振。

辞不受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命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此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一说学者又称白云先生),放归山;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

显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独善身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

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陈抟答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数月后放还山。

卒谷中

端拱二年(989年)卒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载宋史

《宋史·陈抟传》称陈抟“能逆知人意”,“好读《易》”。

留诗书

隐居武当山时作诗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又撰有《入室还丹诗》五十首、《易龙图》《赤松子诫》(或作《赤松子八诫录》)《人伦风鉴》(或作《龟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相传他传有《无极图》《先天图》等。《全宋文》收入其数篇文章。《正统道藏》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收入其《龙图序》;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并收《易龙图》之序及数图式,可考见其易学象数思想。曾慥《道枢·观空》录其论说,又可见其观“五空”思想。

主要作品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赵匡胤

红先负

(五代十国时期某月某日)

1、兵七进一 卒7进1 2、马八进七 马8进7

3、马二进三 马2进3 4、相七进五 马7进6

5、炮二进二 卒7进1 6、兵三进一炮8平7

7、炮二平一 车9平8 8、车一平二 车8进9

9、马三退二 马6进8 10、炮八进二 炮7平8

11、兵三进一 马8进6 12、炮一平四 马6进7

13、炮四退三 车1进1 14、马二进一 炮8进5

15、马七进六 车1平7 16、炮八退三 马7退9

17、相三进一 车7进3 18、仕四进五 炮8进2

19、相一进三 炮2进4 20、兵一进一 车7平4

21、马六退七 炮2退5 22、炮八平七 炮8平9

23、车九平八 炮2平8 24、炮四平二 炮8进6

25、兵七进一 卒3进1 26、马七进八 卒3进1

27、相五进三 炮8平7 28、炮二平三 车4平8

29、车八进二 车8进5 30、仕五退四 马3进4

31、炮七进八 士4进5 32、马八进九 车8平7

33、炮三平八 士5进4 34、炮七平九 马4进5

35、车八进七 将5进1 36、马九进八 车7平6

37、帅五进一 马5进3 38、帅五进一 马3进4

39、炮八平六 炮9平8 40、炮九退一 将5进1

41、马八退七 将5退1 42、马七进六 将5进1

43、马六进四 将5退1 44、马四退六 将5进1

45、车八平五......

至此,黑只有士4退5,然后红炮九退一,黑只能将5平6,红车五平四抽车胜定。陈抟一算,不好!华山美梦岂不要落空?急中生智,想出一计,他故意说了几句讽刺赵匡胤的话,想激怒赵,使其上当。果然,赵怒不可遏,出现失误,功亏一篑。

45、......士4退5 46、车五退一!......

赵吃士失误,应该炮九退一。

46、......将5平4 47、马六退八 车6退2

48、帅五退一 车6进1 49、炮六平四 马4退3

(黑胜)

从此,陈抟便开始呼呼大睡,每当醒来便问:“现在谁是皇帝啊?”当回答不是赵匡胤时,便又倒下大睡。一等就是五十年,当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便把华山赐给了陈抟。而赵本人在下了这局棋后则吸取教训,很少动怒。大概这也是下棋能修身养性之所在吧。

喜睡歌

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

宇宙茫茫总是空 ,人生大抵皆如醉,

劳劳碌碌为谁忙,不若高堂一夕寐。

争名争利满长安,到头劳攘有何味?

世人不识梦醒关,黄粱觉时真是愧。

君不见,陈抟探得此中诀,鼎炉药物枕上备。

又不见,痴人说梦更认真,所以一生长愦愦。

睡中真乐我独领,日上三竿犹未醒。

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华山游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归隐辞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授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辞歌女

冰肌为骨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阳台。

七绝诗

昏昏黑黑睡中天,无寒无暑也无年。

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

叹世诗

二首

(其一)

千门万户锁重开,星斗排空静悄然。

尘世是非方欲歇,六街禁鼓漏初传。

(其二)

银河斜转夜将阑,枕上人心弄未闲。

勘叹世廛名利者,多应牵役魂梦间。

轶事典故

“扶摇子”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后唐明宗李嗣源听说陈抟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歇见天子。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后唐明宗李嗣源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平常俗礼来对待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以及后唐文武百官均见过。)

后周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柴荣召陈抟到阙下”,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后周世宗柴荣欲任命陈抟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陈抟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引用出处: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后周世宗柴荣见过放归山。后周世宗柴荣又命陶谷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后周版图内的华州刺史也见过。)

入宋后,宋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宋太宗赵光义见过。)

据宋人王称《东都事略·隐逸传》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这个人也有见过陈抟的可能。)以上论述民间传说居多,仅供参考。不涉及封建迷信!

对于陈传老祖还有一些传说。据说陈传小的时候,有一天在水池边玩耍嬉戏,遇到了一个老妇人,她把陈传抱起来并且喂奶给他吃,然后笑着对小陈传说:你长大后清心寡欲淡薄名利,不要陷入是非之地,你是一个聪明人,你比别人都要强。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后来人们就说,这个老妇人是一位神仙点化并传授了陈传仙法,使陈传脱离了凡胎俗体,成为了具有仙风道骨的能人。说也奇怪陈传经过这个经历后,更加聪明了,说话处处玄言妙语,而且特别的有见识,和以前判若两人,器宇不凡,神采飘逸犹如仙人。

对于陈传的精彩传说很多,但是对于陈传之死的传说更加富有传奇色彩。据说陈传临死的时候,自己就已经知道死期已到,就命徒弟在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凿一个石室,并且还写了一封遗书:我的寿数已尽,我这辈子对世间没有什么留恋的,唯有圣明的赵宋朝廷有恩与我,值得我怀念,我将于7月29 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后来他死后弟子和他的遗书对比,死期竟然完全的吻合。更加让人惊奇的是,陈传死后七天,身体还有余温,皮肤红润还有弹性,就向陈传在熟睡。陈传活了118岁,可以说是一个长寿之人,但在宋朝那个时期,人们认为只有神仙才能达到。陈传的长寿完全归功于,他那精深玄妙的道家内功。

陈传是隐士,他不仅博学多才还具有政治头脑。在宋太宗赵匡义当政时,他深受宋太宗的赏识,两人还成为朋友,宋太宗多次想委以重任他都回绝了。宋太宗为此赐陈传为 希夷先生 称号,此号是宋太宗取之老子的两句话:听之不闻为希,视之不见为夷以此来赞赏陈传高深的道行。

陈传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概括了陈传的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优好之处勿久恋,得志之处勿再往。

后世纪念

山东青州

云门山有陈抟洞,传言,摸摸陈抟的头,吃穿都不愁。

安徽涡阳

县城东北30公里石弓集西北隅,S202省道南侧,有一小山,在山石西侧一方石面上,有似人卧痕迹,长有数尺。传说,陈抟在此鼾睡,一觉八百载,把青石压成人形痕迹,故称为陈抟卧迹。人形卧迹依然可见。

湖北武当

山凌虚崖有陈抟隐居处。

河南鹿邑

陈抟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