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能够通过,常分为空白琼脂块和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特点:松软
时间 | 实验人 | 实验过程 | 现象 | 推测、结论 | |
1880年 | 达尔文 | 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 | 弯向光源生长 | 推测: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 |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 | 不生长、不弯曲 | ||||
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 | 直立生长 | ||||
单侧光只照射到胚芽鞘的尖端 | 胚芽鞘仍弯向光源生长 | ||||
1910年 | 詹森 |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 | 不生长、不弯曲 |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
切去胚芽鞘尖端后,在切面上放置琼脂片,在琼脂片上面再放上胚芽鞘尖端 | 弯向光源生长 | ||||
1914年 | 拜尔 | 把胚芽鞘尖端放在切面的一侧 | 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
1928年 | (荷兰)温特 |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将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 | 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 证明导致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 |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 | 胚芽鞘既不生长、不弯曲 | ||||
1931年 | 其他科学家 | 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 该物质为吲哚乙酸(IAA)。 | ||
1946年 |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 确认该物质就是IAA。 | |||
以后 | 进一步研究 | 发现其它具有生长效应的物质: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