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生产管理

全面生产管理

中文名 全面生产管理
涉及领域 教育、技术、品质
脉络 组织
目录导航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制造加工业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日益突出,为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先后总结出了“事后保全”(BM)“预防保养”(PM)“改良保养”(CM)和“保全预防”(MP)一系列设备管理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向美国学习,加以创新、改善,遂形成了“全面生产管理”模式。

6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PM(预防保安),经过日本人的扩展及创新,于81年形成了全公司的TPM(全面生产管理),并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随之在世界各地实施开来,91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一回TPM世界大会,有23个国家700馀人参加,瑞典VOLVO(沃尔沃)及新加坡的NACHIINDUSTRIESPTE.LTD.公司成为日本以外获得TPM认证的首2家企业。

在亚洲:韩国、台湾、新加坡、印尼,  

在欧洲:瑞典、法国、意大利、芬兰、挪威,

在美国:福特、P&G等数百家,

在南美:巴西、哥伦比亚。

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家企业已经导入并取得令人震惊的效果。在深圳及沿海地区已有一些外资、私营企业正在推行TPM活动。

可期待的效果

1、有形效果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提高劳动生产性

减少市场投诉

降低各种损耗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间接部门效率

2、无形效果

企业体质的革新

全员意识的革新

充满活力的企业

有成就感、满足感、能实现自我的企业

有信心、能让客户信赖的企业

已取得TPM认证的企业总体有形效果

TPM的基本定义

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的效率)的极限为目标

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未然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达成:「0」灾害、「0」不良、「0」浪费的体系)

从生产部门开始、到开发、营业、管理等所有部门

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TPM所追求的是整个生产系统的综合效率的极限,排除一切灾害、不良、浪费的挑战极限的企业革新活动。

TPM活动由“设备保安”、“品质保安”、“个别改善”、“事务改善”、“环境保安”、“人才育成”6大支柱组成,各支柱都有一套完整的推行方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善。依企业具体情况,只选其中几个支柱推进,也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TPM适合哪些行业

从80年代开始,在日本TPM已在汽车、半导体、家电、木工、机械等组装产业及钢铁、化工、食品、医药品、造纸、印刷、石油、燃气等装置产业中实施。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行业,均取得巨大成果。

总裁走在车间的通道上,把掉在地上的铁屑捡起,把油污擦干净:办公室的文件摆放整齐,取用便捷:散会以后,每个人都把桌椅恢复原位,把身边的纸屑捡起。这样的企业会发挥出多大的能量?他们强调设备不仅是设备维修部门的事。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的执行离不开设备,质量的保障和安全环保更离不开设备。设备维护好了,效益“不请自来”。

解决方案

1. 坚持自愿自律 

  TPM小组活动是员工自愿参与的,在业务中相互交换情报与信息,共同提高,并谋求解决问题的自律性的小组活动。如果只是一部分少数人的活动或者为了应付诊断搞一些突击行动,那么,TPM是绝对不会成功的。TPM是一个循序渐进的STEP活动。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提示活动的方向,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有力的支援。对于落后的小组要给予特别的指导。

2. 坚持实践主义 

  TPM是彻底的实践活动, 改善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省略过程,只重视结果的话,那么在现场上要遵守的基本和原则将不复存在。整理、整顿、清扫3S活动要习惯化,维持好干净规则的工作现场,制定并遵守有活力的标准,及时发现和复原,改善不合理。

3. 不断改善业务 

  TPM使现在的业务更容易、更方便、更具有效率、更安全地进行。在业务改善的TPM活动中,不同的小组要体现特色和价值,明确目的。改善后,变更点必须反映到标准管理项目上,做好TPM与标准管理的衔接。

4. 明确各阶段目标 

  正确把握目前的水准,以最佳状态作为决定的目标来开展活动,最好是以零缺陷为目标,各阶段的目标要能够体现阶梯式上升的差异性。

5. 个人与组织共发展 

  要进行以人为中心的TPM活动。每个人都有潜力,要进行激发每个人潜质的小组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人的积极性,奇迹是可以创造的。[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