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镇 境内四周高,中部低,东部银尖山的东麓为黄碧洋,中部点缀分布有小型山间盆地,盘亭溪上游水系在东、中部叉状分布。西部、西南部地势较高,有千米以上的山峰11座,最高的八台尖海拔1376.6米。全镇地势向西北倾斜,溪流循此方向流入盘亭溪汇往江西信江。形成下尖溪峡谷和龙岭岗峡谷,峡谷底海拔分别为246米和265米;堆积地貌的河谷盆地有吴墩和黄毕两个,共约占总面积的6%,其中吴墩河谷小盆地长1.7公里,宽0.4公里,水田约600多亩。
九牧镇图册(8)境内已发现商至战国的文化遗址2处。宋至清末为乐平里、安乐里、船山里、通德里辖地。清雍正十年(1732)设巡检司。民国4年(1915),九牧设第十一区区署。民国20年属第五区(驻柳墩),为清乡区。民国31年九牧设乡。民国36年九牧乡属渔梁区,次年又属北区。1949年9月,九牧乡属第一区(驻仙阳)。1950年1月设第八区,区公所驻九牧街。1955年6月改设九牧区,下划19个乡。1958年9月成立九牧人民公社,下辖13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九牧设工委,原九牧公社划分为九牧、盘亭、官路3个公社,九牧公社下辖16个大队。1984年9月公社管委会,改制为乡人民政府,下辖11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
九牧镇图册(5) | 九牧镇图册(5) |
九牧镇图册(5) | 九牧镇图册(5) |
1984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九牧总人口11625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2015人。1998年6月29日,撤乡建镇,12月正式挂牌,村委会、村民小组数未变。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有3095户,人口10176人,其中男性5410人。2005年,据县公安局提供资料,九牧镇3592户,12168人,其中男性6467人。
九牧镇气候(以吴墩为准),多年平均气温为15.7度,绝对最高气温为37.6度,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11.2度,无霜期155—18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1.5毫米,最低降水量999毫米(1978年),平均全年雨日138.3天。境内风口在杉坊垅、九牧、上方坳、尖溪、梅林,秋冬刮西北风,春夏刮东南风多,最大风力出现过8级。气候特征属高寒多雨区,除渭潭外大部地区又属易旱区;寒流早,霜期长,冬雪大, 黄毕片雪尤厚,几乎年年旱冬。
九牧镇图册(8)九牧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矿种14种: 无烟煤、铁、铜、铅、锌、磷、钼、 蛇纹岩、云母、石棉、石墨、滑石、 大理石、 瓷土。以无烟煤贮量最丰富;杉坊矿点储藏量约36万吨,粉煤为主;渔梁岭矿点估计储量700万吨,但灰粉多,煤质不好;其余还有胡处矿点,吴墩、渭潭情报点。森林资源亦相当丰富,境内林地面积17万余亩,林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尤其毛竹资源丰富,竹山面积6万余亩,年可提供商品竹20万余支,是县内竹乡之一。 九牧又是历史上优质丰产粮区,清代,黄毕洋汪处鹅卵丘的青榴早粒大质白,称为贡米。黄毕洋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盛产蔬菜,其大白菜加工酸腌菜素享盛名。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刘志标在九牧街发动农民起义。历史人物有抗日烈士张笃初,他在民国21年(1932)淞沪战役中任敢死队队长,身捆炸药炸毁日军坦克。还有民国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郑寰雄、国民党“青年救国团”少将支队长梁一川等。
九牧镇图册(3) | 九牧镇图册(4) |
九牧镇图册(3) | 九牧镇图册(4) |
九牧镇图册(7)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183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050亩,总产量11338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7670亩,总产量558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6160亩,总产量4344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498立方,全部木材量8612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8670头,家禽133970只;茶叶采摘面积2340亩,总产量55吨 ,园林 水果采摘面积3080亩,总产量757吨。九牧镇盛产红米,誉称“美人红”。为闽、浙、赣边境农产品集散地以及县商品粮主产地。
九牧镇图册(4) | 九牧镇图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