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家桥街道

童家桥街道

中文名 童家桥街道
车牌代码 渝A
所属地区 重庆市沙坪坝区
政府驻地 大水井1号附128号
邮政区码 400030
面积 2.9km²
目录导航

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划入重庆市,属第十四区,设童家桥镇。

1949年后,设童家桥乡。

1954年,建立童家桥街道。

1959年,童家桥街道并入磁器口街道。

1960年,为磁器口街道公社第三分社。

1962年,恢复童家桥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童家桥街道下辖五灵观、川外村、政法村、童家桥、壮志路、和睦村、阳光7个社区;下设82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童家桥街道下辖5个社区、1个行政村,[1]街道办事处驻大水井1号附128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500106005002 111 五灵观社区
500106005003 111 文苑社区
500106005005 111 壮志路社区
500106005006 111 和睦村社区
500106005007 111 阳光社区

地理环境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500106005002 111 五灵观社区
500106005003 111 文苑社区
500106005005 111 壮志路社区
500106005006 111 和睦村社区
500106005007 111 阳光社区

人口

  • 位置境域

童家桥街道地处沙坪坝区主城区北部,东接磁器口街道,南界渝碚路街道,西靠歌乐山镇,北连石井坡街道,辖区总面积2.9平方千米。

经济

2010年,童家桥街道人口普查常住总人口47873人,其中男性20617人,占43.1%;女性27256人,占56.9%;14岁以下3441人,占7.2%;15—64岁41013人,占85.7%;65岁以上3419人,占7.1%;以汉族为主,达46704人,占97.6%;有土家、苗、回、满、彝等30个少数民族,共1169人,占2.4%;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苗、回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37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1.7%;苗族153人,占13.1%;回族107人,占9.2%。

2011年,童家桥街道总人口7.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0万人,城镇化率67.8%;另有流动人口23793人。2011年,童家桥街道人口出生率4.5‰,人口死亡率2.8‰,人口自然增长率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4万人。

综述

工业

2011年,童家桥街道财政预算资金410万元。

商贸

童家桥街道工业以发电机制造、汽车配件、军工产品生产为主。2011年,童家桥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5.8亿元。2011年,童家桥街道有工业企业22家,职工399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2010年增长3.8%,其中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31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7亿元,比2010年增长3%,其中大中型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225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5亿元,比2010年增长3.5%。

社会事业

2011年末,童家桥街道有商业网点59个,职工1770人。2011年,童家桥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7亿元,比2010年增长25.3%;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0亿元,比2010年增长16%。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童家桥街道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818人,专任教师103人;小学3所,在校生2031人,专任教师14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六十九中学,含初、高中)1所,在校生885人,其中初中生630人,高中生255人,专任教师12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5%;有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童家桥街道有书画活动队、乒乓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拳剑队、登山队、健身操队等22支文体队伍,会员652人;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建筑面积78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藏书6000册)、电子阅览室、书画活动室、展览厅、社区图书室;每月举办一次“红岩广场文化大讲坛”。2011年末,童家桥街道群众性有体育场地26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末,童家桥街道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单位(西政、川外、康明斯发动机厂)医院3所;有病床38张,专业卫生人员48人。

就业

2011年,童家桥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60户,人数420人,支出146.7万元,比2010年下降5.1%,月人均291元,比2010年增长18%;城市医疗救助8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85人次,共支出8万元;享受廉租房补贴22户,廉租房实物配租12户;有国家抚恤、补助重点优抚对象2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7万元;有社区服务设施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7个;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床位数6张。

交通

2011年,童家桥街道新增就业人员1450人,有25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历史文化

童家桥街道有G212国道贯穿境内,与成渝公路、襄渝铁路相通。

风景名胜

  • 地名由来

童家桥街道因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有童姓居民在境内建一石桥而得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