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乡

墨林乡

目录导航

基本情况

  墨林乡辖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7年底总人数91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户242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兼有回族、藏族、布依族、白族、拉祜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为主,有石灰石、石英砂、煤炭、天燃气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林业资源。

自然环境

  墨林乡地处龙脉山褶断带及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层所形成的丘陵、低山带,镇域内地质地貌复杂,湔江、甘溪河、麻柳河、白鹿河,“一江三河”贯穿境内。墨林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0C,年降水量1300毫米,夏无酷暑,秋多阴雨,冬无严寒,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墨林乡有十分丰富的矿产、水利、林业、药材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流纵横,三条河流贯穿全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镇内有凤鸣桥梯级电站和镇办天台山电站,墨林乡有林地上万余亩,彭州市国营林场坐落境内,年木材采伐量可达万立方米以上。墨林乡还是彭州市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有食用菌,木耳、姬菇、香茹、金针茹等。还有丰富的"三木"药材,雪山大豆、洋芋、黄瓜、蕨苔、黄花、竹等土特产。

  资环境:墨林乡是省道彭白公路和小夫公路的交汇点,其分别通往旅游胜地龙门大峡谷(银厂沟)和白鹿森林公园,而这一大范围包括墨林乡亟待开发的丰富旅游休闲资源都属国家地质公园范围。更有全国唯一窄轨铁铁路彭白铁路穿越,无论观沈及货运都可。全镇26个村,村村通公路,并有12公里村级水泥路面。现在实施社会通工程。交通非常发达方便,镇境内分别有3座大中小型水电站,并已建成日产2.5万吨的水厂。通讯设施先进完备。墨林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达,拥有完中,普中各一所,中心小学两所,卫生院3所,公共及公益建设齐全,是良好的发展及居住之选。

人文景观

  墨林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居于荣县和威远县交界处的荣德山——俗称大老君,“突起横岗、纯石如甁、如龙锯角”风景奇特,山上有老君庙,供有佛像二十多座。另有摩崖石刻多处,其中位于吕仙村的吕仙崖唐代摩崖造像,属市的五级文物;有狮子寨汉代崖墓群、牛心寨、硝洞沟天然溶洞、老君洞等多处景观。

老君山老君山

历史沿革

  乡名来自所在村名。据古籍载,墨林开发者为元代进士郑境之子郑讴。命名之意有三:一,其地森林茂密,荫翳浓郁,故命名墨林;二,元时,郑境曾参与修过 《 通志》,为一代文人,重视教育,嘱咐后代要“ 翰墨传家”期望“文士如林”,故称墨林;三,村旁有一山岭,名叫墨岭,故村名也称墨岭,谐音书为墨林。三者命名之因皆为有理有据。古代建置为东阳县瑞山乡(安文)三十三都。民国28年(1939),磐安设县后,属安文区 双溪乡。1951年6月,在岗头建立泉溪乡,辖岗头、 王隐坑、卢山头、下葛、墨林、西章、胡村、应古、安地等村。1956年3月,将原属双溪乡的 东坑口(东川)划入。1958年9月,称国庆公社(史姆)泉溪管理区(大队)。1960年4月,与窈川管理区合并,称安文公社泉溪管理区,驻地移到墨林。1961年,改称安文区泉溪公社。1981年11月,改名墨林公社。1984年6月,划出依山下、川一、川二、赐敕、 溪、塘坑、白岩头等 行政村,分设 窈川乡。1992年,撤区,为县直属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