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关镇

邓关镇

中文名 邓关镇
总人口 18883人
目录导航

简介

基本概况

邓关镇属中浅丘地形,气候温和,年降雨量1040毫米,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农产品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籽、蔬菜和水果,具有城郊型农业生产特点。邓关镇有较丰富的盐卤、天然气和石灰石资源,经过40多年建设,先后建成制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塑料制品等13个大中型企业。比较著名的有:邓关盐厂、自贡炭黑厂、自贡树脂厂、自贡高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新特水泥有限公司。 邓关镇具有30余年的生产历史的乡镇骨干企业“四川省新特水泥有限公司”拳头产品—水泥已占领了川南相当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已成为市、区利税大户。高等学府四川轻化工大学黄岭校区坐落于邓关镇,附近1.5公里内有中国高分子科研基地晨光化工研究总院。

目前,川南城际铁路自宜段已确定在邓关镇北部设站(邓关站),此站点既是川南城际铁路的站点也是蓉昆高铁的站点,建成通车后,将为邓关镇的发展带来极大动力。[1]

地理位置

邓关镇位于自贡市南部,沿滩区东南角,富顺县城西部,镇区距市区30公里,距沿滩区15公里,川云路、邓孔路横贯全镇,距富顺县城5公里,是市、区的工业重镇。

建制沿革

相传邓关境内曾有一邓姓商人开凿的盐井,人们便称之为邓井,宋代富顺于此设邓井镇,管辖时富顺监西部十五里。
清代富顺盐业发展,邓关地区成为富顺井盐西出南下的重要关卡,乾隆元年(1736年)叙州府建武厅通判署移驻邓关,称盐捕通判署,设关征税,遂名邓井关,后富顺于此设分县丞。嘉庆以后,邓关地区设邓井关保,属富顺县洪合乡下南路。
民国前期,保甲制度演变为团保制度,邓关地区为关东团、关西团。民国23年(1934年),并团改乡(镇),关东团、关西团并为邓关镇,此为邓关镇命名之始。民国24年(1935年)9月,富顺在县乡之间设6个区署,邓关镇属第1区。

1950年4月分邓关镇为5乡1街,1951年复置邓关镇,属第1区。1952年1月,邓关镇升为县辖区级镇;1955年11月,又降为区辖乡级镇。1958年10月,邓关镇析置邓关公社,并将三桥、新兴乡、黄岭乡部分并入。

1959年8月,邓关公社发现天然气及盐矿,为保证自贡市开发和建设需要,省政府决定将邓关公社釜溪河以西部分(今沿滩区邓关镇)高石、新塘、大利3管区和小河街划归自贡市,隶属王井公社。原富顺县邓关地区以釜溪河为界一分为二,河西为自贡市王井公社所辖、河东为富顺县邓关镇和邓关公社。

1960年5月,自贡建立市直辖县级邓关城市人民公社,辖顺昌美、牌坊、黄岭三管区(原属富顺永年,1959年划入王井)和邓关街(小河街),1961年9月撤销。
1962年4月,以顺昌美、牌坊、黄岭和从王井公社划入的新塘、大利、高石共6个管区建立乡级邓关人民公社并新置邓关镇,隶属自贡市郊区(今沿滩区)。此时即同时存在自贡市郊区邓关镇、邓关公社和富顺县邓关镇、邓关公社。1982年因同名原因,富顺县改邓关镇为邓井关镇,改邓关公社为邓井关公社(后改为邓井关乡,后并入邓井关镇)。

1983年3月,自贡市郊区更名为沿滩区,邓关公社和邓关镇随之属自贡市沿滩区。

1984年1月,改邓关公社为邓关乡,1985年邓关乡并入邓关镇,此时的邓关镇即为今天的沿滩区邓关镇(富顺县邓井关镇于2001年4月同城关镇合并为今富世镇,原邓井关镇场镇设邓井关社区)。

经济状况

综述

邓关镇邓关镇邓关镇2006年GDP达到2.6亿,年均增长20%,综合势力排位从2001年的沿滩区第六位上升到2006年的沿滩区第二位;邓关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了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实现2.9亿元,工业增加值1.08亿元,营业收入5.8亿元,利税总额3044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4.8:33.9:61.3。2006年,入库工商税收700万元,在2001年基础上翻了两番,增幅为227%。GDP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69%,比2001年提高了1.9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完成工商税收63544万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48%。其中:完成地税134.58万元,完成国税500.86万元。 邓关镇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7.2亿元,利税3500万元,增加值1.2亿元,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同比实现大幅度增长,其中,招商引资引进资金367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2倍以上,引进项目10个,总投资达7000万元。预计在三年内,邓关镇工业产值可望突破10个亿,迈入自贡市工业经济十强乡镇行列。

邓关镇邓关镇邓关镇玻纤公司年产值达到7300万元。另有欧陶陶瓷釉料、生态石材、晨光冲压、南方大件等一些新建企业投产,新力燃件正在安装调试阶段,邓关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好。邓关镇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技改,先后完成了新特水泥公司一分厂整体改造,425型水泥研制,自贡克非公司窑炉扩建等一些项目,使邓关的建材、化工产业已具规模,机械加工产业初步形成。

工业简介

邓关镇抓住自贡市工业布局规划调整、大力实施晨光——邓关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打造化工工业园、机械加工园、建材工业园和新兴产业园,努力成为自贡市百亿晨光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区域,争创自贡市工业经济十强乡镇。2007年12月底止,邓关镇工业经济形势喜人,完成工业产值7.2亿元,利税3500万元,增加值1.2亿元,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同比均大幅度增长。其中,招商引资引进资金367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2倍以上,引进项目10个,总投资达7000万元。

企业介绍

基本简介

邓关镇邓关镇四川省新特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在自贡市邓关水泥厂的基础上于一九九四年改制而成的,始建于一九六九年,九零年以前公司年生产能力1万吨,拥有固定资产62万元,职工70余人,近年公司始终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宗旨、扩大规模为突破口、强化管理为手段、增强实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使公司发展为现有2台φ2.5x8.5米、φ2.5x10米、φ3x10米四条机立窑生产线,全过程均实行微机控制,年生产能力30万吨,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不包括土地、无形资产),职工700余人,公司成立了党委、人民武装部、工会、团委、女工委员会。

公司业绩

公司近几年先后被中国农业部确认为“中二型企业”、“基础管理一级优胜企业”、“四川省人民政府30户重点扶持企业”、“四川省工业企业纳税500强”、“四川省乡镇企业水泥明星企业”、自贡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自贡市42家省控重点污染源第一家率先达标企业”、“沿滩区第一纳税大户”,产品由中国建材研究院监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沿滩支公司承保产品质量,获99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殊荣。

农业简介

基本概况

邓关镇邓关镇邓关镇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561吨,农业总产值2875万元,农村劳务输出2315人,生猪出栏8560头,肉羊出栏3520只,小家禽、家畜20万只。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花椒、蔬菜、水果、生猪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建成了自贡市第二、沿滩区最大的集生猪配种、产仔、育肥为一体的专业生猪生产基地;完成了辣椒基地建设200亩。

发展思路

邓关镇发展产业化示范村1个,夏季水果基地7个,建成花椒基地7个、1100亩; 充分发挥邓关有着丰实的盐卤、天然气、黄浆石资源优势、便利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主要抓抓思想动员,积极营造出良好的全民招商引资氛围,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努力塑造邓关的对外开放形象。

重点学院

基本简介

邓关镇邓关镇四川轻化工大学黄岭校区位于邓关镇,建于1965年,前身是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分院。2003年更为现校名,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结合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省属本科院校。现校园占地415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是四川省命名的园林式高等院校。

目前,四川轻化工大学黄岭校区所有专业已搬迁至宜宾临港大学城[2],搬迁后校区为自贡市人民政府、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彩灯集团三方共建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教学基地。

设施简介

学院图书馆藏书近50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图书情报检索系统。学院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学生“201”电话网。在校学生9020人,其中本科生6300人,专科生900人,成人学生1800人,研究生20余名。学院每年在中国11个省市招收新生。200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化工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与信息类本科人才培训基地。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教育部,将四川轻化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合并,定名“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四川轻化工大学。新建校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000亩。

招商引资

发展思路

邓关镇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努力扩大企业经济总量,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维修保养、商品展示等服务企业。邓关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当地城乡居民经商兴办第三产业和实施产业化经营,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近郊型经济模式。

引资环境

邓关镇集中把邓关老大桥对面纵深700米约300亩土地用于开展城市建设和搬迁扩建农贸市场。并对让出来的3000余亩土地进行招商,引进业主投资集中开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利用土地集中发展花卉、蔬菜和娱乐休闲等项目。邓关镇在沿城区到宋渡大桥一带集中发展商贸、物流和餐饮业,为四川轻化工大学黄岭校区和自贡“百亿晨光工业园区”提供第三产业服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