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新村街道

延吉新村街道

中文名 延吉新村街道
所属地区 上海市杨浦区
电话区号 021
面积 2.04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地理环境

延吉新村街道位于杨浦区境中部,东以安图路、敦化路、内江路分界,南至周家嘴路,西至双阳路,北临走马塘。辖区面积2.0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8.59万人,户籍人口7.28万人。下设17个居民区,是以老式公房为主的成熟型居住区,共有居民约4.04万户。街道办事处于1984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杨浦区人民政府同意建立,1987年10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亲临延吉社区并题词:“建设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居住区,为改善上海人民的居住条件而努力”。[2]

历史沿革

延吉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街道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曾是杨浦区设施比较齐全、生活环境比较好的社区,是第一批市级“文明社区”,至今已连续12届,曾被誉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的“五朵金花”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街道面临人口密度大、老年人比例高、困难家庭多和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三多一少”的问题,老龄人口3.32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45.60%,残疾人4217人,低保覆盖对象共435户。为突破“小、密、老、困”的发展瓶颈,街道坚持精致和谐、睦邻文明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品质、活力、温暖、善治”睦邻家园,逐步形成了以睦邻为品牌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街道睦邻中心建设被国家民政部评为2014年“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在杨浦全区加以推广。[2]

公共资源

辖区环境优美,有杨浦公园和延春公园,绿化覆盖率高。交通便利,有公交线路20条,公交站点41个,轨交8号线设站通过。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有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中学3所,小学4所,幼儿园、托儿所10所,还有区少科站、区体育活动中心、延吉街道图书馆等。生活设施齐全,有四个集贸菜市场、1200多平方米的社区事务受理大厅和37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有靖宇东路社区商业一条街。有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水丰汇国家数字传媒产业园、延吉大学生创业家园等创新创业园地。区域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分布有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四个社区睦邻中心,形成“4+13+2”的“十分钟生活圈”(4个睦邻中心和13个睦邻点、阳光睦邻中心、法治睦邻中心)。建成全国首家专注于青春期朋辈心理支持的社区青少年成长中心(舒屋)。建成全区首家“长者照护之家”为老服务综合体。[2]

组织设置

街道党工委下设行政组织党组、社区党委。有党总支17个(均为居民区党总支),党支部167个(其中居民区二级党支部12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31个、机关党支部1个、机关事业党支部1个、城管党支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2个、网格中心党支部1个、综合党支部1个、党建顾问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总数5966人。[2]

机构设置

街道共辖17个居委会,4个事业单位(分别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城市运行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设8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社区自治办公室、社区营商环境办公室、社区宣传文化办公室。此外,按规定设置监察办、武装部、工会、团工委、妇联、人大工委办公室等部门。[2]

近年荣誉

近年来,街道被评为国际安全社区和国际健康促进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全国安全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上海市文明社区、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安全社区、上海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街道、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标兵集体、上海市侨务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社区、上海市社区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示范单位、上海市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30多项全国和市级荣誉。[2]

民生保障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者,因此,我们密切关注和重视社区居民的生活保障、就业岗位开发、居家养老等急、难、愁问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去改善,以赢得广大居民对改革和发展的拥护和认同。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为确保区劳动部门下达的各项指标,街道采取了有效措施,将促进就业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将开发就业岗位与开发区域资源相结合,向发展要岗位,向资源要岗位,全面促进了就业工作的落实。我们组建了“卫生消毒服务社”、“居家养老服务社”、“助残服务社”、“市容环境协管服务所”、“房屋协管服务社”、“煤气安检服务社”等,安排就业困难人员达100个岗位。启动了非正规就业组织“延吉后勤服务社”,为社区新增就业岗位129个。通过全体干部的努力,街道新增就业岗位2296个,完成全年指标的114.8%,在全区排名第三。社会救助落在实处。去年救助帮困4.3万人次,金额达657万元。为了落实社会保障,帮助困难群体缓解矛盾,街道采用了结对帮困、临时帮困、定时帮困、慈善帮困的形式,构筑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网格管理,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公务员与困难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的帮困结对活动,党政领导与困难学生家庭结对助学,坚持每季度上门关心助学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从精神上、物质上予以帮助。后备干部和社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的志愿者与因病致贫、因贫失学、因残失业的人员开展助学助困活动,使公务员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进一步落实了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帮助群众的工作。

社会服务

各类服务设施不断优化。街道始终把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来落实。努力挖潜、整合社区资源,缓解社区公共设施不足与9万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和生活需求的矛盾。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投资550万元,用于建立党员活动中心、社区教育中心、社区保障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星光老年活动室。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对20个社区健身点和1个健身苑进行普查,共更新器材25件,整新器材47件。加强小区宣传廊建设,在敦化、舒兰等7个居委会建立10米宣传廊,实现了社区两廊向小区延伸全覆盖的计划。认真贯彻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精神,勇于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为居家老人送去党的关怀。街道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中组织“4050”失业人员和协保人员74名参加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居家养老服务岗位培训,在取得居家养老服务上岗证后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和方便。同时对居家养老服务申请对象进行了经济评估和身体评估,共落实了103名居家养老对象。这项工作不仅帮助了特困老人,使他们老有所靠,老有所帮,而且也解决了4050人员的再就业岗位,为他们体现人生价值搭建了平台。通过服务社的“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使社区中居家老人共享改革成果。

荣誉记录

2018年5月,延吉新村街道社区荣获2017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

2018年12月29日,延吉新村街道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