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が代は
千代に八千代に
さざれ石の
巌となりて
苔の生すまで [1]
きみがよは
ちよにやちよに
さざれいしの
いわおとなりて
こけのむすまで
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
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
原文翻译
我皇御统传千代
一直传到八千代
直到小石变巨岩
直到巨岩长青苔
假名翻译版
皇祚连绵兮久长
万世不变兮悠长
小石凝结成岩兮
更岩生绿苔之祥
原文 |
假名表记 |
平文式罗马字 |
香港日占时期官版中译 |
中文白话译文 |
中文可唱版 |
---|---|---|---|---|---|
君が代は 千代に八千代に 細石の 巌となりて 苔の生すまで |
きみがよは ちよにやちよに さざれいしの いわおとなりて こけのむすまで |
Kimi ga Yo wa Chiyo ni Yachiyo ni Sazare-ishi no Iwao to narite Koke no musu made |
皇祚连绵兮久长 万世不变兮悠长 小石凝结成岩兮 更岩生绿苔之祥 |
皇上御统传千代 一直传到八千代 直到小石变巨岩 直到巨岩长青苔 |
吾君寿长久 千代长存八千代 永末岁常青 直至细石成巨岩 岩上生苔不止息 |
日语国际音标
kʲimʲigajɔ wa
tʃijɔ nʲi natʃijɔ nʲi
sazarɛ iʃi nɔ
iwaɔtɔ narʲitɛ
kɔkɛnɔ musu madɛ
原文 |
假名表记 |
平文式罗马字 |
香港日占时期官版中译 |
中文白话译文 |
中文可唱版 |
---|---|---|---|---|---|
君が代は 千代に八千代に 細石の 巌となりて 苔の生すまで |
きみがよは ちよにやちよに さざれいしの いわおとなりて こけのむすまで |
Kimi ga Yo wa Chiyo ni Yachiyo ni Sazare-ishi no Iwao to narite Koke no musu made |
皇祚连绵兮久长 万世不变兮悠长 小石凝结成岩兮 更岩生绿苔之祥 |
皇上御统传千代 一直传到八千代 直到小石变巨岩 直到巨岩长青苔 |
吾君寿长久 千代长存八千代 永末岁常青 直至细石成巨岩 岩上生苔不止息 |
君之代明治时代1868年开始时,日本开始迈向现代化国家,但还没任何可称为“国歌”的东西。1869年,当时在横滨工作的英国军乐团教师约翰.威廉.芬顿听说日本缺少国歌,他告诉日本军乐团的成员们英国国歌《天佑国王》。他强调了国歌的必要性,并建议如果有人提供歌词,他可以谱曲。乐队成员在与他们的指挥商量以后,请日语、中国历史和文学都很好的,来自现在的鹿儿岛县(Kagoshima)的炮兵上尉大山岩(Oyama Iwao)(1842-1916)为国歌选择了恰当的词(后来大山成了陆军部长和陆军元帅)。芬顿把他自己的音乐加在了大山上尉从名叫《蓬莱山》的集子中选的一首琵琶歌俳句上了。结果这就是第一首"君之代"(Kimigayo)国歌了。
然而,其旋律与今天人们所知的国歌完全不同。1870年一次军队游行中,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演出了这一首国歌,但后来人们认为它缺少庄严感,并一致同意有必要加以修改。1876年,海军乐队的指挥永仓祐庸(nagakura suketsune)——后来他以中村祐庸(Nakamura suketune)的名字出名——向海军部提出了一个改变音乐的建议。在他的建议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决定新的旋律必须反应宫庭表演的音乐赞美诗所使用的风格。1880年7月,选择了4人组成一个委员会来修改该音乐。他们是海军乐队指挥中村雄助、陆军乐队指挥 四元义豊(Yotsumoto Yoshitoyo)、日本宫庭雅乐指挥林广守(Hayashi Hiromori)和与海军签有合同的德国乐团教师弗朗兹· 埃克特(Franz Eckert)。
最后在日本宫庭音乐中使用的传统音阶的基础上,选择了早弘盛所作的旋律。埃克特将国歌作了分为4部分来歌唱的安排。在明治天皇的生日1880年11月30日,皇宫中首次演出新的国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国歌"君之代"(Kimigayo)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