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格斯坦人

达格斯坦人

中文名 达格斯坦人
信仰 伊斯兰教
目录导航

简介

  俄罗斯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各民族的统称。其中人数较多的有:阿瓦尔人、列兹金人、达尔金人、拉克人、塔巴萨兰人、鲁图尔人、查胡尔人、阿古尔人等。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达格斯坦语,分阿瓦尔-安多-采兹、拉克、达尔金和列兹金 4大方言,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其中多数有自己的文字。信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逊尼派,同时保留着原始信仰。 平原地区的达格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山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发达,毡毯、彩陶、金属首饰等制品远近驰名。19世纪中叶,宗法封建关系尚占统治地位,结成的自由会社(即所谓自治村落集团)保持着许多父系氏族残余,如集体互助、血族复仇、多妻制、抢亲等。

语言

       达格斯坦语

信仰

       信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逊尼派,同时保留着原始信仰

 

历史记载

  前苏联穆斯林民族之一,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各民族的统称。包括大小近30个民族共同体。共约166万人(1979),其中人数较多的有:阿瓦尔人(约48.3万人)、列兹金人(38.3万人)、达尔金人(28.7万人)、拉克人(10万人)、塔巴萨兰人(7.5万人)、鲁图尔人(1.5万人)、 查胡尔人(1.4万人)、阿古尔人(1.2万人)等。 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达格斯坦语,分阿瓦尔-安多-采兹、拉克、达尔金和列兹金4大方言, 属高加索语系达格斯坦语族。其中多数有自己的文字。信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逊尼派,同时保留着原始信仰。

  4世纪被匈奴侵占,7世纪中叶遭阿拉伯人侵袭,9~10世纪并入基辅罗斯。约在12世纪末,在达格斯坦曾建立阿瓦尔汗国等。13~14世纪,先后遭受鞑靼人、乌兹别克汗国、金帐汗国的入侵。从17世纪起逐步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被白军占领,1920年恢复苏维埃政权,1921年成立自治共和国。

主要产业

  平原地区的达格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 向日葵、瓜类及各种蔬菜, 擅长栽培葡萄、杏、梨及烟草等。山区居民从事畜牧业、饲养绵羊、牛和马。手工业发达, 毡毯、彩陶、 金属首饰等制品远近驰名。库巴契村的能工巧匠制作的金银镶嵌和挖花细工、彩色珐琅、各种雕刻等誉满高加索和西亚地区。

习俗

       19世纪中叶,宗法封建关系尚占统治地位,结成“自由会社”(即所谓自治村落集团)保持着许多父系氏族残余,如集体互助、血族复仇、多妻制、抢亲等。达格斯坦人的住屋系多层楼房,多依山坡建筑,大都用石块砌成。爱吃羊乳酪、烤羊肉串和各种凉拌菜。男子穿束腰长袍,外披宽肩毡制斗篷,戴羔皮帽,穿山羊皮靴,腰间常佩带长刀;妇女穿紧身束腰衬衫,外罩对襟古罗马式长袍,戴小帽和宽大披巾,穿软山羊皮靴,喜戴银质胸饰、背饰等。达格斯坦各族的民间创作丰富,流传有各种民间传说和抒情歌曲,以歌颂抵御外敌和反对当地封建主的英雄事迹为题材的故事和演出最受欢迎。他们还善于舞蹈,列兹金的勇士舞蜚声国内外。

历史

  据西史记载,先期西迁之Oghur诸部主要是为间接或直接地逃避东方大族Avar之压迫,此Avar即是中国史籍中拓跋魏帝国之北方宿 敌柔然。因Oghur中有不少部落曾加入阿提拉之Hun人部落联盟,故在阿提拉去世、联盟瓦解后这些部落虽退回黑海、高加索、伏尔加之故地,仍泛称为Hun人。他们有的保持了原有部落,有的则重新组合,如Bulgar人便吸收了阿提拉之馀部,并且包含了相当一部分Onoghur成分。在这一时期中(五、六世纪,突厥兴起之前),位于其南之拜占庭帝国也常常将他们统称为Hun人。   在Hun人部落联盟瓦解后,Hun人四分五裂,一部分加入拜占庭帝国作雇佣军,一部分则加入北边之新兴部落,并时时对帝国进行骚扰。最先在北方威胁拜占庭帝国的Hun人部落是Bulgar人,当查士丁尼上台后,在出身阿提拉后人的蛮族将领蒙多(Mundo)的领导下,对Bulgar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危机一度缓和,但随即又有多瑙河下游以北之Kutrighur部落转为拜占庭新的威胁,查士丁尼遂用“以夷制夷”之计,收买其东北之另一Hun人部落Utighur,使两者自相残杀,以坐收渔利。在这些争斗中,陆续有为数不少之Oghur部落西迁至潘诺尼亚平原即从前阿提拉Hun人之故地定居下来。正当拜占庭与其北方强邻苦斗不已之时,六世纪中叶,东方迁来了更强大之游牧民族Avar人。   实际上,这一族只是冒用了Avar之威名,而并非真正的Avar人不过他们很可能是曾经役属于柔然的高车或嚈哒馀部,因此借用从前主人之名称也不为过(真正之Avar即柔然人已在此时之东方被新兴之突厥击灭)。Avar之西迁主要便是为逃避突厥之征讨,而作为柔然与嚈哒征服者之突厥的确也从东方对Avar诸部紧追不舍。Avar入欧洲之初,可谓一路顺风,先后征服了Sabir和Oghur诸部,Bulgar部也被迫加入其联盟,就连刚刚在欧洲历史上开始觉醒之斯拉夫部落也大部臣服于Avar;然而,慑于东方日益逼近之突厥之威胁,Avar不得不进一步西迁。当时,多瑙河中游主要由日耳曼部落之格皮德(Gepid)人统治——自Hun帝国崩溃后他们占据这块心脏地带已逾百年,Avar人便联合其北之伦巴德(Lombard)人共破Gepid人,之后独占其地,Lombard人则南下波河流域,占领了查士丁尼历经近三十年之征战才从东哥特人处收复之意大利本土之北半部分,从而粉碎了查士丁尼恢复帝国旧域之迷梦,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历史。Avar人主体遂迁至潘诺尼亚,并带去了相当数量之Kutrighur人;另一方面,由于Avar人征服了大量的斯拉夫部落,将其带至具有先进文明的拜占庭帝国内外,这就为日后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化埋下了伏笔。此后Avar多次进犯拜占庭帝国,值突厥内乱无暇西顾之际其势更盛,常与波斯联合夹击拜国。然而至七世纪二十年代,Avar渐呈衰落之态,公元626年更成为一大转折。在这一年的东方,即将登上 皇位的大唐帝国的实际奠基人李世民靠着他的沉着、机智与勇敢,在长安城下的渭水边上慑退了来犯的突厥大军,并与其可汗颉利结下盟誓,不经意间已悄悄地启开了征服东西突厥的帷幕;而就在同一时期的西方的君士坦丁堡城下,与波斯结盟并裹胁Bulgar人与斯拉夫人联合进攻拜占庭的Avar人也遭到惨败,从此Avar一蹶不振, 盟迅即瓦解,本部局促于中欧,苟延残喘至九世纪初,终被查理曼之法兰克人与多瑙河之Bulgar人击灭,馀众遂融入当地,后同化于马扎尔人及邻近之斯拉夫人。又当Avar强盛时,曾统治高加索等地,因山高地僻,受外界影响较小,故留下一支后裔,这便是今日俄联邦北高加索东部达吉斯坦地区的达格斯坦人。

在中亚

  560年柔然人、厌哒人被突厥追击逃亡到欧洲,被称为达格斯坦人。达格斯坦人打败了阿提拉匈奴人的后裔库特利格尔、乌特格尔匈奴人,并把他们纳入自己部落之中。阿瓦尔的版 图从伏尔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尔汗的篷车驻扎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安特人、斯洛文尼亚人、文德人);向西进入日耳曼地区,562年在图林的一次大战中被克洛维的孙子奥地利王希格贝特打败。达格斯坦人遂向黑海撤退。565年,可汗巴颜登上了阿瓦尔王位。567年,他与伦巴德人(居住在班诺尼亚的一支日耳曼人)联合,消灭了定居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吉别达伊人(日耳曼哥特人)。达格斯坦人占领了匈牙利,巴颜在古代阿提拉的都城附近建起了他的王庭。达格斯坦人的统治是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奥地利。阿瓦尔的意外成功使胜利者突厥人不快,突厥于是就查士丁尼与达格斯坦人之间签订的条约而抱怨拜占庭人。为惩罚拜占庭人,突厥人于576年派波汗进入   俄罗斯草原,与该地的乌特格尔匈奴人的末代首领阿纳盖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博斯普鲁斯城。   在达格斯坦人的压力之下,一些保加尔人(库特利格尔匈奴人的后裔,属于突厥族群)在比萨拉比亚和瓦拉几亚定居下来,后来马扎尔人的到来,又迫使他们由此迁往麦西亚(保加角洲。在多瑙河的新驻地内,匈牙利人继续是可萨突厥国的臣民。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身份,任命卡巴尔部名叫阿尔帕德的贵族作匈牙利人的大公。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尔努尔弗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 雅托波尔克打仗,他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了斯维雅托波尔克,895年大摩拉维亚国在战争中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匈牙利。匈牙利入侵意大利,910年他们在德国打败了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路易斯,924年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劫掠法兰克王国。最后,日耳曼王奥托一世于955年在奥格斯堡战役中打败他们,这一次日耳曼社会拯救了欧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