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列哈尔德

萨列哈尔德

目录导航

城市概况

萨列哈尔德位于北极圈维度线上萨列哈尔德位于北极圈维度线上萨列哈尔德市,1933年以前旧称为鄂毕多尔斯克,在涅涅茨语中是“建在海岬上的村落”之意。城市所在地曾为原住民奥斯加克人和萨阿米人的居住区。俄帝国于1595年在此修建要塞式监狱,在俄帝国和苏联时期,长期将政治犯、要犯流放此地从事装卸货物、修路、挖矿等作业。在自治区中排在新乌连戈伊、诺亚布里斯克和纳德姆之后,位列第四。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中为数不多的,在居民数量和工业潜力方面落后于本地区其他城市的首府。

历史沿革

城市的市旗城市的市旗萨列哈尔德市是世界上天然气储存量最大的地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首府。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坐落在北极圈纬度线上的城市。鄂毕多尔斯克的历史,相当于西西伯利亚北部的开发历史、将极圈内的地方土著纳入国家体制的管理历史和对该地区的配套开发历史。

城市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曾为俄罗斯北方与太平洋通道上的前哨。俄罗斯吞并西伯利亚后,1595年,在帕鲁伊河注入鄂毕河的河口处,原奥斯加克人(或写为奥斯佳克人)城市的基础上,修建了要塞式的监狱。鄂毕多尔斯克一直是该地区的中心和独立的行政单位。是奥斯加克人的大本营和沙皇政权的行政代表萨阿米人(一译萨摩耶德人)的驻地。

1635年,监狱更名为鄂毕多尔斯克关卡。1799年,要塞被撤销建制,关卡成为托波尔斯克省别列佐夫斯基县鄂毕多尔斯克乡的行政中心,即鄂毕多尔斯克村。

1897年,城市内建有30座房子,150家商铺,常住居民约500人,主要从事狩猎、捕鱼和贸易。每年的12月15日至25日,定期举办博览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商家,商人们出售面粉、面包、金属制品和首饰、布匹、烟酒,购买皮草、海象的象牙、鱼类和鸟类的羽毛,交易额超过10万沙俄卢布。

1933年,鄂毕多尔斯克成为新成立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首府,更名为萨列哈尔德。1938年升格为城市。

在市区发现大量猛犸象化石,有组织的偷挖象牙事件时有发生。

萨列哈尔德市是本地区的文化和行政中心。现在变成了大型的建设基地,正在大量修建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

市徽和市旗

城市市徽城市市徽城市市徽呈长方盾形,描述如下:“在银色的背景上,奔跑着一只生有红色眼睛和舌头的黑狐。”按徽章条例规定,黑狐奔跑的方向为视线的左侧。现城市徽章复制于历史上鄂毕多尔斯克大公国时代的徽章。原徽章于1730—1740年经安娜·伊凡诺芙娜一世核准使用。

1998年2月18日,市政府第78号决议通过了萨列哈尔德市的市徽条例。市徽同样使用在市旗上。市徽和市旗是萨列哈尔德市的象征,也是自治和市民团结的象征。[1]

地理位置

城市位于鄂毕河的右岸,帕鲁伊河注入鄂毕河河口附近。距离莫斯科2436公里。最近的拉贝特南吉火车站,位于鄂毕河的左岸,距离萨列哈尔德市16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直接位于北极圈纬度线上的城市。

气候

城市坐落在温带与极地分割线上。受极地影响,城市年日照时间为1500小时,冰雪覆盖时间为210天左右,供暖期为292天。其中,1月份等温线为-25度,7月份为+15度。降水量越450~500毫米,7~8月降水占44%。太阳辐射值为74千卡/平方厘米。

人口

1959年,16,567人;1989年,32,334;2010年,42,494人。

工业

市属企业:萨列哈尔德市面包厂、萨列哈尔德市属农业公司等。

其他:萨列哈尔德鱼罐头公司、亚马尔黄金公司、萨列哈尔德河港公司、亚马尔船运公司等。

商业

主要商业企业:乌拉尔通讯公司亚马尔—涅涅茨分公司、亚拉尔资源公司、经济工业能源安全公司亚马尔分公司、市属萨列哈尔德市能源公司、亚马尔航空运输公司、亚马尔天然气公司办事处等。

交通

夏季经鄂毕河轮渡码头,冬季经冰面可达拉贝特南吉火车站。

1945年~1853年,曾修建北极铁路干线,后终止。

经河运码头可达汉特—曼西斯科、鄂木斯克和鄂毕河湾对岸的村镇。

萨列哈尔德—纳德姆公路正在修建中。其中的萨列哈尔德—阿科萨尔卡路段已修建完成。

波卢诺奇诺耶—萨列哈尔德铁路线中的萨列哈尔德—纳德姆路段计划近期开工。

市内设有机场。

教育

教育:主要高校:首都人文学院分校;托波尔斯克国立门捷列夫社会师范学院分校;托木斯克国立控制系统和无线电大学分校、秋明国立农业学院分校、秋明国立大学分校、秋明国立石油大学分校、乌拉尔商业和法律学院分校、亚马尔综合专科。

博物馆

亚马尔—捏捏茨自治区博物展览中心:建于1906年,包括地方志博物馆、展览中心和科研图书馆,以及展品储存库。

名胜古迹

猛犸象雕像猛犸象雕像考古文物和建筑文物,是自治区历史文化方面珍贵的遗产。区内缺少纸质文物,保留下来的木制和石制建筑数量也较少。区内现有14座区级保护建筑,均位于萨列哈尔德市。

圣天使彼得和保罗教堂:建于1890~1894年。是自治区内唯一保留下来的19世纪宗教建筑,反映了基督教在西伯利亚的传播历史。卫国战争后,该建筑成为蔬菜保鲜库、仓库、体育学校等。1991年移交教会后一直在修复中。

鄂毕多尔斯克监狱建筑群:展示了17世纪鄂毕多尔斯克边疆区作为俄罗斯帝国前哨的风貌。现在为露天博物馆,2006年9月开业。1994年修复的第一座防卫塔楼被命名为尼古拉塔楼。

乌斯季帕鲁伊遗址:1932年冬发现的历史遗迹,闻名世界。位于公元前1世纪西西伯利亚居民文化传统和自然保护区内。当时,举行宗教祭祀仪式时,鄂毕河流域的居民在这里交换知识、技术和文化成就,创造出新的神话故事和史诗。

猛犸象雕像:2004年建于史前动物居住区内,鄂毕河河畔,萨列哈尔德市城市入口附近。2007年5月,在自治区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猛犸象婴孩的冻尸——小猛犸象柳芭。

501工地建筑工人纪念碑:建于2003年9月,纪念为修建丘姆—拉贝特南吉—萨列哈尔德—伊加尔卡铁路的古拉格(劳动改造营)死难者。

66纬度纪念碑:建于1980年。因城市坐落于北极圈纬度线上,所以在纬度线上建碑纪念。。

70年代浪漫者纪念碑:建于2001年,纪念20世纪70年代开发北方的共青团员。造型类似天然气钻井台,寓意这里发现了大型气田;加上水泥底座,类似火炬,寓意共青团员的付出。

其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地方及异族管理局办公楼(1901)、商人卡尔尼洛夫故宅(1895)、庄园建筑群(1898年)、联共布区委会办公楼(20世纪30年代)等。

历史名人

安娜 布雷金娜(1984—),滑雪运动员,2009年世界现代两项接力滑雪冠军。

亚历山德拉·戈里亚奇金娜(1999—),世界最年轻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3岁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