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乡

人口 1.3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溪口镇
所属地区 福建上杭县
地理位置 上杭县东部、上杭东大门
方言 客家话
行政区类别 乡镇
电话区号 0597
目录导航

乡镇概况

溪口地处上杭县东南部,是上杭、新罗、永定三县(区)的结合部。溪口东与永定县虎岗乡接壤;南与上杭县太拔乡毗邻;西与上杭县茶地乡交界;北倚双髻山与新罗区大池镇、上杭县白砂镇相接。

溪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是罗舜初中将、老红军廖海涛、张昭娣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乡共有21个革命基点村。

溪口村庄相对集中,人口稠密。2002年全乡有11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共3432户,12896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将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

历史沿革

1953年设星太区。1958年改爱国公社,1961年划为溪口、太洋坝公社,1965年合并为大洋坝公社,1971年更名溪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58.6平方千米,人口1.3万。

已于2012年12月撤乡设镇。[2]

气候环境

全乡平均海拔300米,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旱涝保收,五业适宜、百业可兴。

自然资源

溪口乡属主陵地区,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总面积234797亩,方圆160.58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196832亩,占总面积85.10%,有山林面积17.6万亩,竹林3.5万亩,人均林地13.6亩,森林覆盖率70%,耕地面积12901亩,占总面积5.50%。2002年人均耕地1.08亩,复种指数达208%,水土矿产资源已探明有钥、铀、锰、钨、石英石、辉绿岩、钾茧石、瓷土、稀土等,发现有五个温泉点。

基础设施

交通位置显要。溪口是上杭东部6个乡镇通往龙岩、厦门的交通枢纽,距319国道仅13公里,距龙岩40公里,距上杭50公里,是上杭的东大门。全乡境内主干道22公里都铺上了水泥路面,全乡1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公路。

邮电、通讯、电力快速发展。全乡实现村村通电话和无线传呼、电话装机1160部,开通了5个行政村全球数字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全乡共有电站3座,装机容量3980千瓦、3.5万千瓦变电站一座、今年装机1600千瓦的峨益水电站和装机1000千瓦的临江亭水电站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全乡的总装机量达到6550千瓦,电力十分充沛。

经济发展

2007年,溪口乡实现农业总产值4956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增10.5%。财政收入452万元,比增2.03%。农民人均纯收入4676元,比增2.03%。

粮食播种面积20318亩,粮食总产7244吨,比增3.22%。种植烤烟2900亩,烟叶产量293吨,比减5.18%。种植蔬菜1876亩,种植花卉18亩。生产松脂38吨。食用菌产量518吨,比增4.44%。茶园面积185亩,茶叶产量18吨,与上年持平。果园面积10388亩,水果产量3996吨,比减2.15%。水产面积35亩,水产品产量12吨,比减71.43%。年末,耕牛存栏2862头,羊存栏308头;生猪存栏18265头,出栏生猪34060头,家禽存栏46585万羽,禽畜肉类总产2757吨,比增43.3%。

乡镇企业(含个私)743家,从业人员1892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8916万元。

本年,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8万元,完成石铭至云山、苏前至当丰共7.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投入30万元,完成溪口中学学生生活综合楼及实验室、仪器室等建设;投入15万元,兴建公安派出所办公楼;投入26万元,新建云山村村部;投入70万元,完成大丰、大厚、双华等村烟基工程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

年末,总户数3030户,总人口12859人。本年出生122人,出生率9.51‰,其中政策内生育120人,计生政策符合率98.36%,人口自然增长率4.91‰,落实节育措施166例。

乡镇建设

2007年2月,溪口乡实施云山村灾后旧宅基地复垦一期工程,至年底,完成复垦面积30亩,新增可耕地面积28亩,项目工程总投资49.68万元。

该村因地质灾害于2004-2006年实施全村整体搬迁。

2007年,溪口乡在三溪村建立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实施面积908亩。年底,该村通过县级毛竹专业村验收。

该村有竹山4600亩,其中毛竹示范基地908亩。年初,该村成立竹业产业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发展竹业生产。本年,举办竹农培训3期,参训竹农2111人,提高科学育竹技术;完成基地垦复、施肥908亩,人工造林更新900亩,新建竹林灌溉蓄水池1处20平方米,开通竹山便道13条42公里。经垦复施肥,该基地亩产竹量从90多根提高到110多根。

商业发展

溪口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全乡共有2个边贸市场,也是上杭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服务机构齐全,全乡20多个乡直(办)企事业单位中有公安派出所、供销、粮站、邮电、银行、信用、工商、国税、地税、医院、农机、农技、烟草、采育场、中学、学区、林业站、工商、保险公司、供电所、建筑公司等21个在市场周围。市场附近就有7个村,有2410户、8590人。市场中心有1580人,除国营商店和乡镇企业外,有100余家个体商店,20余家个体企业,经营各类商品和维修各种机械设备,平均人口流动量在10000余人,旺季可达20000余人。市场年平均成交额1780万元,旺季日成交量30万元以上。全乡有代销店11个,经销点15个,合计150个商业网点,商品网络覆盖全乡,商品流动量日益增长,商业、饮食业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服务运输业产值630万元。

科教文卫

溪口文化、卫生,教育和科技事业日益发展,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广播站、文化站和农民文化中心等宣传单位,乡设有科委、科技咨询和农技、农机、畜牧兽医等科技服务机构,每村配有科技人员共13人,科技示范户320户,上下形成了科技、网络、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溪口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物质基础日臻雄厚,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02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945万元,财政收入536万元,全乡11个行政村都达到(实现)了小康水平,人均纯收入3281元。全乡乡镇电站3家,装机容量3980千瓦,年发电量1640万度,年产值400多万元,造纸企业223家,年生产土纸30万片,包装纸、迷信纸500吨,产值900多万元,塑料米厂10家,吹塑厂一家,年生产各种类塑料包装和食品袋500吨,产值达600多万元,铸钢厂3家,年生产铸钢2288吨,产值500多万元,胶合板厂一家,年生产胶合板4890立方米,产值900多万元,食品厂一家、年生产各类笋制品20吨以上,年产值100多万元。电化厂一家,年生产结晶硅900多吨,产值700余万元。

社会事业

溪口的各项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乡确立了"企业兴乡、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形成高效合理的产业体系,建立了八个产业基地:一是3万头三元型猪生产基地;二是4000亩烤烟生产基地;三是4万亩毛竹生产基地;四是3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五是1万亩水果生产基地;六是2500亩的麻竹基地;七是10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八是建立1000亩花生基地;同时还建立了20个项目储备库,即:1、大丰温泉度假区;2、生物降解塑料厂;3、竹胶合板;4、塑料制品厂;5、养鳄场;6、湿烤花生加工厂;7、竹制品加工工艺厂;8、果蔬速冻厂;9、三溪石英石矿;10、饲料加工厂;11、状元豆种植基地;12、大丰稀土矿;13、地栽菇基地;14、米粉加工厂;15、机砖厂;16、养鳗场招租;17、洽溪水电站增容技改;18、焦油厂冷却水提成;19、活性炭厂;20、硅厂招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