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人子弟 【 wù rén zǐ dì 】
【解释】误:耽误 ,贻误;子弟:年轻的后辈。误人子弟:常指教师因无才,更指教师不负责任、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得过且过而耽误后辈学生,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是也。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示例1】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之篇:安邑宋半塘,尝官鄞县(鄞音垠,今浙江省 宁波市 鄞州区),言仅有一生,颇工文,而偃蹇不第(偃蹇,傲慢)。病中,梦至大官署,察其形状,知为冥司。遇一吏,乃其故人,因叩其此病死得否。曰:君寿未尽,而禄尽,恐不久来此。生言:生平以馆谷糊口(馆谷者,居其馆食其谷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三日馆谷。
杜预注云:馆,舍也。食楚军谷三日。借指塾师之束脩),无过分之暴殄(暴,毁损也。殄,灭绝也),禄何以先尽?吏太息曰:正为受人馆榖,而疏於训课。冥司谓无功窃食,即属虚糜(懈惰不干活,还白拿钱)。销除其应得之禄,补所探支(预支),故寿未尽,而禄尽也。盖在三之义(三层含义):名分本尊(师之名称也,教之分职也,原本尊高。礼:贵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子路第十三: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茍而已矣),利人修脯(教书,利人也。修,束脩。脯音伏,乾肉也。朐音屈,屈脯也,谐音屈服也,古者拜师,以朐为拜师之见面礼,示屈服也。脡者,条状乾肉,示直也), 误人子弟(为师者懈惰,不严格要求学生,以致耽误学生),谴责亦最重。有官禄者,减官禄;无官禄者,则减食禄。一锱一铢,计较不爽(爽,差也)。
世徒见才士通儒,或贫或夭,动言天道之难明(动辄归咎于天道不明。论语宪问第十四: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乌知自误生平(自误一生),罪多坐此哉!生怅然而寤(音悟,醒也)。病果不起,临殁,举以戒所亲,故人得知其事云。
【示例2】不料‘思想权威者’或‘思想界先驱者’这一顶‘纸糊的假冠’,竟又是如此~。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三》
1.这是一个根本不该出现的常识性错误:把陕西、甘肃划在华北地区!最要命的是,这个常识性错误居然在教材中“潜伏”了14年。曾经的学生现在都该当老师了,这个错误仍然没有人看得出,直到温家宝总理听了一堂课。前些天温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在地理老师讲解“中国区域差异”时,他发现教材区域划分有问题,指出陕西、甘肃不应该划在华北区。“华北”一词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专有名词,与自然地理划分和经济地理划分不搭界,而北京市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却把陕西、甘肃划归于“华北”地区。这套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经使用了14年。要不是温总理眼睛明亮,这个常识性错误不知还要误导多少孩子。
2.在我国近年来如潮涌现的研究生英语教材中,好书固然不少,平庸之作也很多,更有一批劣质产品招摇过市,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曾蕾、林泽铨、傅晓玲编著的《国际学术会议英语》(《求新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8月第2次印刷),因为它首先是号称“求新”的研究生英语教材,并为多所高校使用;其次是它的错误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非常严重。更令人气愤的是,该教科书的编者和编委为了名利,拿误人子弟的伪劣教材坑害广大学子。此事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郭颐顿公开揭露,震惊教育界[1]。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负责任。
贬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