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选集

副标题 中国文库第二辑文学类
作者 艾芜
开本 32开
页数 285页
书名 艾芜选集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5年1月1日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本书选收作者12篇短篇小说及有关作者的评论文章和年谱资料。采取第一人称叙述,由“漂泊者”的经历出发,描写旧时代生活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们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对黑暗人生的反抗。小说呈现了西南边地的风光,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

序………………………………………………………………1

作品部分

人生哲学的一课………………………………………………3

山峡中 ………………………………………………………22

山中送客记……………………………………………………39

乌鸦之歌………………………………………………………50

瞎子客店………………………………………………………5s

我的旅伴………………………………………………………70

月夜……………………………………………………………122

回家……………………………………………………………139

石青嫂子………………………………………………………169

夜归……………………………………………………………189

雨………………………………………………………………200

红艳艳的罂粟花………………………………………………208

关于小说题材与鲁迅的通信 …………………沙汀 艾芜223

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 …………………………艾 芜227

资料部分

艾芜及其创作 ………………………………………胡德培237

读《南行记》 ………………………………………周立波258

艾芜漂泊在缅甸 ……………………………………黄绰卿262

艾芜年表简编 ………………………………黄莉如 毛文265

作者介绍

作者姓名:艾芜

相关作品:《艾芜代表作:南行记》《一个女人的悲剧》《吃人与礼教:论鲁迅》《南行记》《艾芜选集》《百炼成钢》《往事随想:艾芜》《想到漂泊:纪念艾芜百年诞辰“南行书系”散文集》《芭蕉谷:纪念艾芜百年诞辰“南行书系”小说集》

作者简介: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人。中共党员。1927年后在云南、缅甸做劳工,曾任报馆校对、副刊编辑、教师,1931年参加左联,从事专业创作,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历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委员、文化局长,四川省文联临时党组成员,省作协筹备组组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山野》、《故乡》、《百炼成钢》、《夜景》、《海岛上》、《南行记续篇》、《夜归》、《春天的雾》、《艾芜中篇小说选》、《艾芜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艾芜文集》(10卷)等。

编辑推荐

本书选收作者12篇短篇小说及有关作者的评论文章和年谱资料。采取第一人称叙述,由“漂泊者”的经历出发,描写旧时代生活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们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对黑暗人生的反抗。小说呈现了西南边地的风光,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

文摘

书摘
人生哲学的一课
一 卖草鞋碰了壁
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
的微笑。
从远山峰里下来的我,右手挟个小小的包袱,在淡黄光霭的向西街道上
,茫然地踯躅。
这时正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残酷的异乡的秋天。
虽然昨夜在山里人家用完了最后的一文钱,但这一夜的下宿处,总得设
法去找的,而那住下去的结果将会怎样,目前是暂时不用想像。
铺面卖茶的一家鸡毛店里,我从容不迫地走了进去。
把包袱寄在柜上,由闪有小聪明眼光的么厮②使着欺负乡下人的脸色,
引我到阴暗暗的一间小房里。这里面只放一张床,床上一卷肮脏的铺盖,包
着一个白昼睡觉的人,长发两寸的头,露在外面。
么厮呼喝一声:“喂!”
那一卷由白变黄以至于污黑的铺盖,蠕动了几下,伸出一张尖下巴的黄
脸,且抬了起来,把两角略现红丝含着眼屎的眼睛张着,不高兴地望望么厮
的脸,又移射着我。
“你们俩一床睡!”么厮手一举,发出这道照例的命令,去了。
睡的人“唔”的一声,依然倒下,尖下巴的黄脸,没人铺盖卷了。
我无可奈何地在床边坐下。
这同陌生人一床睡的事,于我并不觉得诧异。我在云南东部山里漂泊时
,好些晚上都得有闻不识者足臭的机会。如今是见惯不惊了。
屋里,比初进去时,明亮些了。
给烟熏黄的粉壁上,客人用木炭写的歪歪斜斜的字,也看得十分清楚。
“出门人未带家眷……”这一类的诗句,就并不少。但我一天来已没有
吃饭了,实在提不起闲情逸致来,叹赏这些吃饱饭的人所作的好东西。
我得去找点塞肚皮的,但怎样找,却还全不知道,只是本能地要出去找
罢了。
我到街上乱走,拖着微微酸痛的腿,如同战线上退下来的兵。
饭馆子小菜下锅的声音,油烟播到街头的浓味,诱出我的舌尖,溜向上
下唇舐了两舐,虽然我的眼睛早就准备着,不朝那挂有牛肉猪肉的铺面瞧。
这时我的欲望并不大,吃三块烧饼,或者一堆干胡豆,尽够了。
我缓缓地顺着街边走,向着那些伙计匆匆忙忙正做面饼的铺面,以及老
太婆带着睡眼坐守的小吃摊子,溜着老鹰似的眼睛。喉头不时冒出馋水,又
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P3-4

目录

序…1
作品部分
人生哲学的一课…3
山峡中…22
山中送客记…39
乌鸦之歌…50
瞎子客店…5s
我的旅伴…70
月夜…122
回家…139
石青嫂子…169
夜归…189
雨…200
红艳艳的罂粟花…208
关于小说题材与鲁迅的通信…沙汀艾芜223
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艾芜227
资料部分
艾芜及其创作…胡德培237
读《南行记》…周立波258
艾芜漂泊在缅甸…黄绰卿262
艾芜年表简编…黄莉如毛文265

作者简介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人。中共党员。1927年后在云南、缅甸做劳工,曾任报馆校对、副刊编辑、教师,1931年参加左联,从事专业创作,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历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委员、文化局长,四川省文联临时党组成员,省作协筹备组组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山野》、《故乡》、《百炼成钢》、《夜景》、《海岛上》、《南行记续篇》、《夜归》、《春天的雾》、《艾芜中篇小说选》、《艾芜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艾芜文集》(10卷)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